漫话韭菜
漫 话 韭 菜 赵 春 晓 古往今来,咏菊者多,咏莲者多,咏韭者寥寥。 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于1911离日本到达基隆,开始了他的台湾之游。有诗作89首,词作12首,曾參照台湾山歌,作《台湾竹枝词》10首,颇有民歌之风。第二首是咏韭的:“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当属噙泪伤心之作。 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的散文以朴素自然厚重闻名,他在回忆延安种菜的那篇散文《菜园小记》中多处描绘了韭菜:“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条件是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那年蔬菜丰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莲下藕一样,那是以老来嫩有名的),掐了韭花。”“‘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宿根”是指韭菜的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冬天茎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春重新发芽,所以叫做宿根。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首汉末民谣则预示着黄巾起义的到来。 礼泉有一句关于韭菜的谚语,是我叔说的,怎样关系的叔,不便说得太清楚。他评价韭菜:“六月韭,驴不瞅;九月韭,佛开口。”当然,我断定这话不是我叔的创作。这句谚语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道理在于,每到秋天,雨水多,气温又不是很高,韭菜鲜嫩,炒成“下锅菜”或包饺子,或作烙面挂面的梢子味道最醇香;不对之处在于“驴不瞅”。我家庄后就有席大一块韭菜地,除了冬天长不出韭菜以外,别的季节都有韭菜吃,盛夏的韭菜的确老了一些,包饺子要多煮一会儿,但也好吃。 下面说说佛与韭菜吧。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禁止弟子人员食用葱韭蒜,禁止的理由是:葱韭蒜,其药性“生食瞋恚(忿怒怨恨),熟食发淫,”易助长心性无明、妄想、令其教化失功___禁食有利于禁欲。《本草拾遗》中有对韭菜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的记述,与佛经吻合。 “佛开口”看来是对秋韭菜的极力益美之辞。欢迎赵老师,学习欣赏 巫昌友 发表于 2016-9-22 08:53
欢迎赵老师,学习欣赏
感谢老师鼓励,遥祝秋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