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寻常的重阳节
本帖最后由 艺为欢 于 2017-11-1 13:13 编辑非同寻常的重阳节——记湘潭师专71届攸县同学聚会【艺为欢2017-10-31】
天高云淡,果熟桂香。望云宾馆内,即将举行一场非同寻常的聚会。
国庆回家,听父亲说将参加大学同学聚会,这让我非常惊讶。父亲是一辈子没离开过校门的读书人,可令我一直纳闷的是:从来没听他说过有什么同学,更没看他参加过什么同学聚会。三年前的春节,与父亲的交谈中,终于听他提起过湘乡一黄同学当年对自己有过帮助,似乎有些怀念。接下来我就利用网络、电话,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八十年代就移居到石家庄的黄同学,他们通了电话,并且对方还发来了照片。后来我还联系到湖南科技大学(原湘潭师专)校友会,想获取他们班同学的信息,可没有结果。这次听父亲说他们班也已建了微信群,已经定好在重阳节那天聚会,本计划去母校,但因老校区已拆,且大家都已年迈体弱,只好在县城相聚。父亲虽然病魔缠身,行动不便,但他对这次聚会非常期盼,母亲也支持,我也极力动员他去参加,毕竟与近半个世纪未曾谋面的同学相聚、交流,心情、心态肯定不一般。
28日,重阳节,上午我从株洲赶往攸县,来到望云宾馆,拜见了早已在这里接待的父亲的几位同学。下午两点多父亲也赶到,只见他背着书包、学生模样,正在与另一同学一路手挽手、兴冲冲走进宾馆。下午报道的同学接踵而来,每一位同学的到来,总会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大家都激动地相握、寒喧,彼此相视,时间似乎已经停止,岁月犹如正在倒带,个个都在努力搜寻着大脑中还存留的丁点记忆,都在尽情享受着校园中曾温存的那份情怀。是呀,曾经风华正茂,而今都已是古稀老人,半个世纪的光阴,虽然已经摧老了他们的容颜,冲淡了他们的记忆,却永远无法减淡他们曾经拥有的深情厚谊和不解之缘。
晚饭时分,同学们围桌而坐、敞开心扉,相互从记忆深处寻觅着往日熟悉的快乐时光,从沧桑的面孔上品读着曾经的那份纯真情怀,从你言我语中慢慢勾勒出学生时代的那副青涩画卷。当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学校基本停课,近百万的高中毕业生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高考一中断就是十年。1968年,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七二一指示”,指明了学校教育革命的方向,即大学生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到学校学习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1970年,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湖南省教育厅从元月份开始招生,由各乡镇推荐一名优秀知识青年参加学习。父亲虽然1962年就已经高中毕业,并且根据上级要求,他在本地创办夜校,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后担任学区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宣传毛泽东思想。当年攸县除漕泊、沙陵陂外的28个乡镇选派了29名(网岭2名)德才兼备的知识青年,肩负祖国的神圣使命,投身教育的赤子情怀,以中国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被派遣到了湘潭师专学习,父亲也幸运地被学区选派、分在理化9班学习。大学毕业后,父亲一直扎根在大桥中学担任数理化教学,后任校长,直到2003年元月退休。
座谈会上,李老师、杨老师还将这次聚会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其实他们在县城的几位同学经常有联系,数年前就想组织聚会,但苦于没有联系方式,而这次,在李老师、杨老师、蔡老师、贺老师等努力下,他们专门去了湖南科技大学,找到了当年班级同学的花名册,并到县教育局,托工会主席联系各乡镇工会负责人,才获得同学们的电话,并一个一个打电话联系,后又建立微信群。在联系龙老师时,他只有座机,李老师、杨老师打了几十遍都无人接听,只好再次求助皇图岭工会,工会联系龙老师在医院工作的女婿,他女婿非常热情,直接联系李老师,原来他岳父耳朵聋,已患尿毒症,非常想来参加同学聚会,但身体不容许了。参加这次聚会,除5人已过逝,还有几位因身体欠安,其余17人都来了。第二天上午,大家一起坐专车到新政府、灵龟峰、石山书院等景点参观、拍照留念。一路欢笑,一路芬芳,半个世纪后的重逢,让这些经历风雨、饱经沧桑的老人,重温着他们依然厚朴的友谊,迸发出他们依然纯真的激情,虽说早晨的太阳照耀大地,确实让人欣喜若狂、满怀期望,其实黄昏的余辉映照,同样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匆匆挥手自兹去,辗转红尘五十载。漫长的岁月虽然已经模糊了他们曾经太多的记忆,但魂牵的思绪已经装满了他们这次短短的相聚,同学们捧出的历历往事、纯纯情怀,让大家共同度过了这个非同寻常的重阳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