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雄大伯
诗雄大伯 自太平天国的战乱中,我爷爷我奶奶从镇江逃难到南通金沙以东杨家港,总算远离了战火,稍有平安。靠着奶奶种地,爷爷开店,生活稍有起色。爷爷和奶奶的爱情结晶,便有了我大伯、我爸、姑妈、三叔,、四叔、五叔,总计六个后代。爷爷稍有文化,子女以诗雄、诗杰、诗英、诗豪、诗礼、诗义冠名。算是半个书香门第的情况。诗雄大伯比我爸大几岁,在抗战结束时,正好成年,可以生儿育女。自抗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正是我大伯大妈成家立业的好时机。大妈在爷爷开的店里忙,而诗雄大伯,则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就是乡邮员。那个年代,因为在乡下,分邮员每天得去县城取邮件,再骑自行车回乡下。有汇款或书信,先放我爷爷的店里,放上几天,没人来取,我大伯再送上门去。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娱乐生活,而生存都是第一位的。白天工作,晚上必须早睡,又是用的煤油灯,为省油,还得早睡。所以,天亮鸡鸣,新的一天便充满活力。乡邮员的工作有时闲,有时辛苦,特别是天气不好,下雨落雪,但尽管如此,每个月的工资还是有保证的。关于诗雄大伯,我妈曾告诉我:那是抗战后期,某个夏天,诗雄大伯在送邮路上,遇上伪军抓了十几名“花姑娘”,欲送给日本鬼子。被抓的人中,就有我妈,还有姑妈。诗雄大伯花钱借机请伪军到附近一家茶馆歇凉,拖延时间,暗中叫人通知我爷爷。我爷爷带钱火速赶来,买通了伪军军官,让他们把我妈和姑妈放了,此事真是惊险,幸亏诗雄大伯、、、、、、诗雄大伯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门口是店铺,里面是个小院子,西墙一个简易的厕所。依靠爷爷奶奶的帮助,诗雄大伯的儿女们一个个活蹦乱跳地出生在这个乡下的小镇。诗雄大伯算是上过几年学,继承上一辈以“诗”取名,他便以“书”字为孩子们取名。从老大“书旺”,女儿“书娟”,然后一个个“书明”、“书德”、“书军”、“书贤”一直“书”到八侯、、、、、、大伯除了一个女儿,其余全是儿子,真是人丁兴旺。人多嘴多,因为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生活还算可以。中华民族从抗战时的四亿,到今天的十四亿,这个人口发展的情况,也可以说是成绩,有我大伯的一份功劳。大伯的子女中,有参加空军的老大,有学习专科,毕业后在上海纱厂当技术员的女儿,有在县城中学当教师的,有在县城工厂当厂长的,有当建筑工人,有当民办教师的。老七是个残疾人,但也能开店做生意,取了媳妇。记得有一年,因为家事,因为爷爷与别人的房产纠纷,打了官司。大伯骑自行车到我家来,捎来爷爷的急信,捎来爷爷买的羊肉等。大伯起早从乡下骑自行车60里路,来到市区,正是城市早饭时候,我爸上街买了点心给他用早饭。大伯回乡下后,大妈问他早上在城里吃了什么早饭。大伯就这么随便一答,吃了两个烧饼,其实并非实指。大妈听了,便心疼了,说两个烧饼怎么够,来回上百里路呵。这虽是个误会,可见大妈对大伯的情感是深厚而实在的。大伯的乡邮之路充满辛劳,而他的成家立业则更为艰辛。想想那个年代的九个孩子,如今,独家一个孩子,当然现在可以三胎了。九个孩子从小到大,读书、工作、成家。天大的不容易。穿衣,大的传给小的,学习,大的教小的,带孩子,哥哥带弟弟、、、、、、九个子女的成家再立业,大伯大妈的心血可是哗哗地流。中国如今的十四亿人,容易吗?更不容易。可不容易中,亦有我大伯大妈,还有我爷爷奶奶一番心血,这可是几十年的心血呵。诗雄大伯与大妈都活到八十多岁。有一年,因为我有了汽车,我还开车去乡下看望了他们,他们睡在床上,我送给他们现金,让他们自己买点东西。我这个侄子,因为在城里,与他们联系不多。这些年,我的众多的唐兄们都已退休,每年都有聚会,而我因为健康原因,难以参加,实在抱歉。我曾想为我们这个家族,搞一份家谱,也未能如愿。想起诗雄大伯,我真心为他点赞,成家立业实在可以称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