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22-1-22 14:08:57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96)子房假意献计劝项羽伐齐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2-1-22 14:10 编辑

          第四十九回:子房假意献计劝项羽伐齐                霸王无道杀韩王张良归汉(上)
   燕王韩广也是项羽任意分封的牺牲品。韩广乃赵国人,原为当年起义军首领陈胜手下大将武臣的副将,武臣自立为赵王之后,派韩广攻略燕国。韩广为人宽厚豁达,所到之处,燕国各地反秦武装纷纷归附韩广,燕国很快被平定。韩广见当地燕人拥戴自己,便自立为燕王,率领自己的军队跟随项羽进入关中。   项羽本来已经封韩广为燕王,却并不信任韩广,不久便以“臧荼功劳高于韩广”为由,强行把燕国一分为二即燕国和辽东国,改封韩广手下将领臧荼为燕王,封韩广为辽东王,命韩广向东迁至辽东,以无终(今天津蓟县)为国都。   韩广见项羽如此颐指气使,轻视自己,心中忿忿不平,迟迟不去辽东封地。臧荼见韩广待在燕国不肯动身前往辽东,不禁大怒,不顾韩广曾是自己主子之情,竟派军攻打韩广的驻地,韩广不敌臧荼,向东逃至无终。臧荼不肯罢休,带兵追至无终,在混战中杀了韩广,臧荼随之吞并了辽东国的土地,辽东国遂不攻自灭。   灞上分封不过数月,十八路诸侯便没了齐国、济北国、胶东国、代国、辽东国五路。因为臧荼与项羽关系亲密,除掉了违抗项羽之命的韩广,项羽也便视而不见,默许了臧荼的举动。   面对诸侯国内部纷争的乱象,项羽的威望并不足以震慑各诸侯王,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分封局面,项羽不得不亲率楚军往来奔走,平息各国动乱。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六月,项羽打算控制嵌入楚国腹地的小国韩国,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庸和屏障,而韩王韩成因为当年刘邦西征时帮助自己在阳翟(今河南禹州)一带收复失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因而一直对汉王刘邦颇有好感,心存感激,却对项羽若即若离,敬而远之,这让项羽十分不满,便想方设法废掉韩王成(1)。于是,项羽以商议国事为由,将韩王骗到楚国,软禁于彭城不让其返回韩国。不久,项羽便以“韩成未入关中,无甚战功,不足以封王”为由,蛮横地削去了韩王的头衔,降为侯爵。对韩王忠心耿耿的张良对于身处困境的韩王成不离不弃,也陪同韩王留在了彭城。   面对汉中的刘邦和齐、赵等地的反叛力量,项羽在首先进攻刘邦还是消灭田荣这一重大战略抉择上犹豫不决,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军师范增觉察出项羽仍然没有认清谁是真正的对手,在此关键时刻的重大战略决策上还在反复掂量,难下决断,一再提醒项羽道:“汉王刘季野心勃勃,深藏不漏,极善隐忍,其志向绝不仅仅局限于汉中。莫看刘季焚毁褒斜栈道,向世人宣告从此再无回中原之心,其实,他早已对三秦之地虎视眈眈,垂涎三尺。若刘季一旦攻取关中,则东进大门就被完全打开,畅行无阻,这于我十分不利,当前是楚国的头等大敌。而齐国田荣为求自保,采取中立态度,对楚国暂无威胁,应趁刘邦实力不强,尚未坐大之际,举大军分路西进,全力翦除刘季的势力,方为当务之急!”   项羽听了亚父范增的提议仍然迟疑不定,他对范增说道:“汉中地处偏远之地,距彭城两千余里之遥,交通不便,且刘季兵力弱小,有章邯、司马欣、董翳的军队阻住其东进之路,我以为不足为惧。而齐国紧邻楚国,齐人善战,倒是让我放心不下。若楚军西征进攻刘季,齐国自背后进攻楚国,那就被动了。此事重大,我还须仔细考虑!”   此时,身在彭城的张良也在时时关注项羽的一举一动,为汉王刘邦的安危担心。他见项羽在决策进攻刘邦还是征伐田荣上举棋不定,迟疑未决,于是计上心来,便以下臣的身份写了一封信,拜托项伯转交项羽。   张良在信中说道:“在下张良启禀霸王。张良与那汉王刘邦相识多年,对此人十分了解。刘邦乃一沛县亭长,出身低微,胸无大志,贪图小利,喜好享乐,一心想得到关中之地称王,不过是为了贪图安逸而已,绝无东进中原的野心与实力。刘邦自退入巴蜀之后,烧毁栈道,安于南郑,昭示世人从此再无东进之心,不足以为大王所虑。而齐人田荣则不然,齐地富庶广阔,人口众多,战略位置重要,与楚地南部紧密相连,齐军能征善战,实力渐强,对楚地觊觎已久,早欲向南扩张,威胁楚都彭城,其野心昭然若揭,霸王不得不防。依在下之意,大王应首先集中兵力消灭齐国田荣,解除西进之后顾之忧,然后再联合各路诸侯军队,调头向西,兵分多路,以优势兵力歼灭刘邦的势力。如此,大王歼灭了这两大对手,则称霸天下指日可待矣!望大王三思,张良拜呈。”(未完待续)注释:   (1)韩王名成(?-前206年)韩国宗室。韩成在去投靠项梁的途中遇到张良,后来,张良求项梁恢复韩国,立韩成为韩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96)子房假意献计劝项羽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