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22-5-4 19:51:58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187)赦免季布杀丁固震慑群臣

                     第八十五回:不计前嫌刘邦纳谏封雍齿                                       赦免季布杀丁固震慑群臣(中)             在得到封赏的全部一百四十五位功臣中,仅六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属。其中刘邦的堂兄、战功卓著的荆王刘贾后来战死;四弟刘交一直辅佐刘邦打下江山,做出卓越贡献,封为楚王;刘邦的二哥刘仲先是被封为代王,后大败于匈奴,刘邦愤怒之下毫不留情地削去其代王封号,贬为合阳侯,仅排在功臣榜第一百四十四位;刘邦的侄子德侯刘广、羹颉侯刘信、沛侯刘濞,仅列于功臣榜第一百二十七位、一百四十三位和一百四十五位,这也足见汉高祖刘邦是一位开明公正、不徇私情的君主。      汉高祖刘邦并未忘记当年在鸿门宴上仗剑保护自己的项伯,下诏赐项伯刘姓,封为“射阳侯”,排在功臣榜第一百四十位,并将美丽富庶的东阳县射阳湖一带(今江苏扬州宝应县)封与项伯,并诏令天下,赦免所有项氏家族成员,不得加害,以安抚楚人民心。      分封结束后,很多大臣对张良屡次谢辞皇上的重赏颇感遗憾和不解,认为张良太过谦卑和小心翼翼,无不为张良感到惋惜,问张良究竟是何缘故?张良淡然答道:“当年秦灭韩国,我张良成为亡国之奴,一心只想着光复韩国,报灭国之仇。承蒙圣上厚爱任我为军师,我张良仅凭口舌之利,出谋划策,辅佐圣上灭了秦朝,征服天下,成就霸业。如今大仇得报,又得以封侯,衣食无忧,我心愿足矣,何憾之有,夫复何求?”      张良的这番话和其清心寡欲的品德令众位大臣深为叹服。      正当汉高祖刘邦费尽心思分封大臣的时候,长安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并非别人,正是当年彭城之战中放刘邦逃命的楚国将领丁固。      原来,当年丁固放走刘邦之后,心里十分清楚,此事若是传到项羽耳朵里,他绝不会饶过自己,不是被斩首便是遭烹刑,因此严令自己部下不得对外泄露。幸而丁固当时带领的都是亲兵,因而瞒过了项羽。项羽兵败向南退却时,丁固与自己的外甥季布(1)看到项羽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便趁乱脱离了项羽,在民间藏匿起来。      项羽败亡,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曾在彭城之战中放刘邦一条生路的丁固听说刘邦登基称帝,正在封赏功臣,且霸王项羽的叔叔项伯已被封为射阳侯,赐刘姓,享有大片封地,于是,丁固便来到长安求见刘邦。丁固心想,自己在刘邦生死存亡关头救了他一命,今番刘邦做了皇帝,即便自己不开口,刘邦也定然会为自己封官进爵。      刘邦见了丁固,很清楚他的来意,看到丁固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十分憎恶,立刻下令道:“来人,将此人绑了!”       丁固大惊,忙问刘邦道:“圣上一见在下便下令绑了这是何意?”      刘邦说道:“哼,你心里应当明白,当年你背叛项羽,在他最为艰难时离他而去,是不忠不义,今天又来这里妄图讨要官职,贪图荣华富贵,实乃小人作为!”      丁固听了急忙辩解道:“禀皇上,念在我在彭城救过您,乞请皇上饶我一命!”      丁固不说此话还好,刘邦听丁固提起当年自己低声下气哀求丁固放条活路之事,不由得心中大怒,不等丁固说完便厉声喝道:“你这见风使舵,不忠不义的小人,今日岂能留你?来人,将此人推出去,斩了!”      四个壮硕卫士应声而入,不由分说架起丁固出了宫门,须臾,将丁固的人头呈送上来。刘邦扫视一遍满朝文武大臣,高声说道:“今后大臣若有似丁固一般背叛君主出卖朝廷者,皆与此人同样下场,绝不宽恕!”      可怜丁固虽然救过刘邦一命,非但没有封得一官半职,反而因此丢了性命。满朝文武见皇上如此决绝,皆震惊畏惧,无人敢言。      丁固当年虽留给刘邦一条生路,于刘邦有救命之恩,却难测帝王的狠辣之心。朝中大臣鲜有人知道刘邦当年在彭城战败时狼狈而逃,乞求丁固饶命一事,如今丁固不识时务,见到刘邦成就了大业,便以皇上的恩人自居,前来朝廷意欲向皇上讨个封赏,这恰恰触到了刘邦的痛处。      刘邦统一了天下,威震四海,呼风唤雨,群贤皆趋之若鹜,纷纷前来归附,今日之天子已非昨日之汉王。在刘邦看来,丁固是因为救过自己一命,趁机要挟自己,而且丁固曾见过自己狼狈求饶的情形,对自己的威望十分不利,故而杀了丁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注解:       (1)季布,惜生卒不详,季布为人仗义守诺,人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的成语即从赞扬季布信守承诺而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187)赦免季布杀丁固震慑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