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霸王卸甲》(204)叛贼韩王信被诛叛乱平定
第九十八回:刘邦为大汉安宁和亲匈奴 胆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三)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叛逃至匈奴的韩王信不甘失败,纠集残部勾结匈奴人,再次进犯汉朝土地,叛军到达太原西南二百六十余里的参合(今山西孝义市高阳镇)一带。汉高祖刘邦闻讯十分愤怒,当即命大将军柴武率汉军讨伐韩王信。 柴武率汉军进攻至参合城下,见韩王信的叛军在此据守,便派出使者送与韩王信一封劝降书,信上说道:“柴武拜见韩王。韩王应当明白,圣上宽厚仁爱,待你一向不薄。尽管有人背叛逃亡,但是当他们知错归顺的时候,圣上总是宽大为怀,非但不加诛杀,还恢复其原有的官职名号。现在大王您因为与匈奴作战失败,无奈归降匈奴,并无大罪。请韩王放弃抵抗,随在下回长安向圣上认罪悔过,求得宽恕,重新侍奉皇上,以便有个好的归宿,此为上策。韩王若拒不归降,必定兵戎相见,柴武望韩王三思!” 韩王信倒是颇有自知之明,知道已无回头路可走,于是回信对柴武说道:“感谢柴将军美意。我韩信岂不明白,是圣上把我从一介平民武夫提拔为将军,封我为王,我感恩戴德,万分荣幸。然而,荥阳之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被项羽关押;匈奴进犯都城马邑,我屡次战败,变节投降;如今再次联合匈奴人与将军作战,只不过是为了多苟活几日而已。这是我的三项罪状。春秋时期越国的谋臣范蠡、文种没有任何罪状,却在功成之后,一个逃亡一个被杀,我对皇上犯下三条大罪,岂能求生?现在我亡命于匈奴之地,隐藏于山谷荒野之中,每天靠着向蛮夷乞讨为生,即便是我有思归之心,只怕情势也不允许了。我意已决,柴将军要战便战,在下随时恭候!” 柴武见自己的劝降遭到拒绝,摇头叹息一声道:“我已仁至义尽,既然韩将军不识时务,那就休怪我柴武无情了!” 柴武随即下令汉军向韩王信的叛军发起进攻,两军于参合城外展开大战,正在代国平叛的樊哙也赶来支援。柴武大展神威,击败韩王信和匈奴联军,韩王信企图夺路而逃,柴武紧追不舍,最终将韩王信斩杀,叛汉之臣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柴武深恨参合城支持叛军,破城后屠参合城,以永绝后患。至此,前后历时四年之久的韩王信叛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大汉王朝与匈奴之战自汉高祖算起前后持续近一百五十年。到了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武大帝刘彻展现出他的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魄,两次发起河西之战(甘肃、内蒙黄河以西),派年轻的大汉名将霍去病(1)率数万骑兵在漠北南部寻匈奴主力作战。霍去病率汉军自宁夏渡黄河,越贺兰山,穿腾格里大沙漠,长途奔袭,迂回穿插两千余里,突然自北而南在匈奴人背后发起猛烈进攻,大获全胜,仅以牺牲三千人的代价,斩杀、俘获匈奴八万余人,匈奴军残部逃向漠北深处藏匿起来伺机反扑。 得胜之后,霍去病于狼居胥山(位于阿尔泰山一带)举行了祭天封礼仪式,刻立石碑,宣扬大汉国威,班师而还,因此留下了著名成语“封狼居胥”(2)。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注解: (1)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今山西临汾人 ,卫青的外甥,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大胜后,霍去病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典礼,告大功已成。 (2)原意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告大功已成,后来比喻建立显赫功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