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光 发表于 2022-6-23 12:03:06

精神富裕的花腰傣村



被誉为活的中国花腰傣风情博物馆的大槟榔园村,先后累计接待省内外、国内外游客上百万人次,成为花腰傣聚居地的重点旅游景区。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物质生活越加富足,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呈现出一派村安民乐、事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
欣欣向荣的大槟榔园村,地处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的戛洒冮畔,村庄掩映在酸角树、芒果树、荔枝树、凤尾竹和攀枝花树林中。花腰傣的住房,是别具一格的土掌房,造型十分别致。穿过村寨,就到了戛洒冮边。宽阔的沙滩,高大的攀枝花树,滚滚戛洒江水,两岸绿色的山峦、稻田、蕉林、果园,还有美若天仙的傣家卜少们,穿着人世间特有的花腰傣民族服稀,在表演区展示他们的民俗文化,使整个村庄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美如画卷的大槟榔园村,居住着60余户300多人,在戛洒坝花腰傣聚居的地区,算是一个中等的村庄。我到这个村子采访,大槟榔园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不仅富在物质,更富在精神。
精神振奋的村民们,胸中好像装着一团火,人人满面春风。全村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村里无犯罪,无民事纠纷,路平、灯明、村落安宁,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村民们满怀信心地改造着现实,又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未来。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村民们,不摆排场,不比挥霍,不讲吃喝;而比对农业的投入,比科学种田,比对国家的贡献。富裕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了丰收的硕果。大槟榔园村被新平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使村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村民们不仅有国家观念,而且有群体意识,对村上的公益事业,大家都很热心,只要小组领导出面组织发动,大家便齐心合力去干。近年来,小组为村民办了八件实事。其中令人欣喜的是,改变了傣家祖祖辈辈人无厕所猪无厩的状况。每户投资200多元,全村建盖了水泥砖猪厩,变放养为关养,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积了农家肥。各户门前实行“三包”,过去那种“远观青山绿水,近看畜粪成堆,晴天粪草满地,下雨污水遍流”的脏、乱、差状况一去不复返。如今,村庄内和村外四周整洁卫生。
整洁卫生的大槟榔园村,对村庄四周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完整,花腰傣民俗文化传承也十分可观。近几年来,各地慕名而来生态旅游的游客日益剧增,到大槟榔园的游客,是因花腰傣民俗文化吸引而慕名而来的。
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大槟榔园是游客必到之处,也是每年花街节的举办地。村里组织起少女们,平时为游客展示花腰傣的各种风俗,包括织锦、刺绣、染齿、纹身……
到这里旅游的人们,如是祭祀期间,还能看到村民们独特的祭龙树活动。村里的木碓、石磨、水碓、水碾、水磨、水解板、牛榨糖等民间劳作工具,大多数他们仍在使用着。
这个花腰傣聚居的村庄,至今延续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每到农闲季节,男子撒网拿鱼,女子纺纱织衣,挑花刺绣,他们生产协作,生活互助,团结共处,和睦相居,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着传统悠久的民间工艺。这里居住的是花腰傣的傣洒支系,传说是滇王室的后裔。他们迁徏到这里,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就留下了。花腰傣独特的服饰,就是当年王室的装束,如今仍可以找到两千年前古滇国的踪影。
随着旅游业发展和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旅游市场上涌现出许多以少数民族村寨为依托的景区景点。这些景区景点迎合旅游市场需求,把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发成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促进了少数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槟榔园花腰傣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地区。
大槟榔园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走髙速,距县城52公里,具有花腰傣神秘、浪漫、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典型的热带河谷生态自然景观,该景区是体验中国花腰傣风情的最佳旅游地,被称为活的花腰傣风情博物馆。原始的宗教文化、独特的农耕文化、多彩的民风民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主要景区有民俗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民族歌舞表演区、特色餐饮区、原始宗教活动区等。
随着景区的建设开发以及接待设施逐步完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热的不断升温,加之有花腰傣独特的民俗风情的吸引,客源市场进一步扩大,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
目前,大槟榔园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成槟榔大道2公里,铺石游道4.5公里,歌舞场1个,旅游公厕2个,休息亭3个及其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了花腰傣歌舞广场、水系列生产工具、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标识等服务设施;开发了村寨文化区、农耕文化区、宗教神林区、歌舞文化区、古树名木区等景点;建立了专业的导游队、歌舞表演队、环卫工作队等服务队伍。景区开发与开放同步进行,通过举办“花街”、“汤锅”节、“沐浴”节等文化旅游活动,达到以节造势、以势引人,累计接待百万人次,辐射带动了哀牢山景区的开发,农家乐的兴起,强有力地推动集镇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大槟榔园蕴藏的独天特厚的花腰傣风情旅游资源得以发掘和开发利用,过去这个鲜为人知的傣族村庄,现在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我是第一个对外宣传大槟榔园的,当时我任中共新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玉溪日报》特约记者,又是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对大槟榔园村的民俗风情有所研究。曾先后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了《一个精神富裕的傣村》、《花腰傣的敬老美德》、《花腰傣守法风尚》、《花腰傣风情》、《戛洒汤锅市场酒肉飘香》等文章,使外界对花腰傣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道德风尚、人文景观、民族服饰和花腰傣传统美食有所了解。产生了两个诱惑:一个是花腰傣风情的诱惑,一个是戛洒汤锅的诱惑。随着花腰傣服饰在京城的展演,吸引了世人眼目,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宣传中国花腰傣的活动。2001年2月3日,在新平承办了“中国云南新平花腰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了国内外13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多渠道宣传,有更多国内外的人了解花腰傣文化,向往花腰傣生活的地方。这个精神富裕的大槟榔园村,也成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地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富裕的花腰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