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 向 广 阔 天 地——知青岁月之一
本帖最后由 顽人 于 2022-8-23 16:27 编辑奔 向 广 阔 天 地——知青岁月之一
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但我永远都不能忘记这个日子:一九七四年三月四日。被剥夺了继续上学权利,年仅十四岁的我,就在这天奔向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说是“奔向”,一点不夸张。那时完全是个孩子,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心里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兴冲冲一大早就赶去县政府大院。已经有不少和我一样兴奋的同学先到了。院子里停了好几辆披红挂绿的卡车,车厢上贴满了“广阔天地大有做为”、“扎根农村干革命”之类的标语。还有一帮敲锣打鼓的,在兴致勃勃地弄着声响。院子里热闹非常。
大约八点钟的时候,知青办的人核对了人数,让我们挨个排成一队。差不多有一百多名知青,我年龄最小,个头最矮,就排在最后一位。这时知青办的人簇拥着几位县委、县革委会的头头脑脑,一一和我们握手。轮到我,几乎都会惊讶还有这么小的孩子,有一个不知是县革委主任还是县委书记的精瘦老头还笑迷迷地摸摸我的头,有些怜惜的神情。我已习惯了这种怜惜,因为自打父母征求了我同意去插队的意见后,他们的脸上就经常会露出这样的神情来。
在一片锣鼓喧天声中,我们依次上车,一辆接一辆缓缓驶出了县革委大院。我看见父母表情凝重地在送行的人群中挥着手。但当时我并不能体会父母那时的心情。
虽然正值阳春三月,但北方的此时依旧一片荒芜,满目苍凉。汽车出了城,风沙就大起来。我们这辆车上共有二十多人,分别去四个知青点。大家都坐在行李上,尽管都被风沙吹得灰头土脸,但还是兴致勃勃地有说有笑。我们是最后一个点,当送完其他几个点的人后,车上只剩了我们一个点的八个人。我们当中四个年龄大的是高中毕业,有两个女的。我和另外三个是初中毕业,而且是同学,平时就熟惯的。八人中有两个还是亲姐弟。
我们插队的地方在无定河东岸的沙漠里,离县城一百多里,还没有公路。汽车停在河边一个古镇,生产队派来接我们的两辆马车已在等候。我们将行李放在马车上,然后就跟着马车徒步而行。因为我们这个点是较大的一个知青点,所以知青办的主任和县文化馆的一个干部也随我们一起前往。来接我们的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人,脸上总是含着笑。是大队副支书。他见我又瘦又小,关心地让我坐在马车上,我倔强地拒绝了。
我们从一座滚水坝上过了河,因不在季节,坝上不流水。河西岸有一巨岩,岩顶有一坐颇大的庙宇。看去已经荒芜多年,一座宝塔坍塌了多半截。绕过去便进了沙漠。其实没有什么路,只是人走多了形成的一条便道。这时已是中午,风已经不刮了,春天暖融融的太阳照在沙丘上,让人有灼热感。我们都还穿着棉衣,没走多远就感觉身上汗渍渍的。好在路不太远,大概五、六里路就到了。
这是一个四周被沙漠环绕着的比较大的村落。是公社所在地。村庄座落在东北,东边是一座不大的土山,山上是中学,还有几户人家。山下便是公社和供销社等单位。北边全是沙丘,有一条小溪从东北角缓缓流进村子,是这个村子的生命之水,全村人的饮用和灌溉都靠它了。西南是很大一片象平原似的田地,地边是茂密的树林。我们就是穿过西边的树林入村的。
我们被安排住在一个有五间平房、两间小房的地方,院子很宽敞,院墙边有一株老沙枣树,一棵已多年不结果的苹果树,还有一棵只有碗口粗的榆树紧靠我们的屋前。当我们来到时,已经有一大群前来看热闹的村民。他们在不停地议论着。我听见有几个婆姨在说我:“嗳,这个娃娃还没铁锨把子高!”
大队为我们开了欢迎会,公社的书记、社长都来讲了话。无非是广阔天地大有做为,不要有镀金思想之类的话,我当时还真有些热血沸腾,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广阔天地炼红心。然后我们八人被分别划归两个生产小队,并安排我们第二天去河西镇上粮站取供应粮。从第三天起,我们就要到各自的小队正式参加劳动,开始接受再教育。
会后,文化馆的干部给我们八人和四名回乡知青一齐在我们的屋前照了一张合影 。这张照片的上方有一条欢迎我们的标语:“狠批‘学而优则仕’,扎根农村干革命。”(如今看到这张照片,总有种说不清的滋味。
从此,我们就在自己的新家安顿下来。也从这天起为标志,我人生的道路就被彻底扭转了方向,要走一条”又红又专“的崭新的道路(幸亏没走到底)。其实那时的我连孔夫子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意思都不明白!当然也不明白这天会是我人生旅程中的一次关键转折,更不能明白我们竟是一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尽管如此,今天想来,这段岁月仍然是我人生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懂得做人的许多道理,让我学会如何承受艰苦和挫折。同时也还让我明白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是有不同层次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