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情结
微信情结 在城市,10个人就有9个人玩微信。有微信,就有情节。当然,微信情节是微信中的细节,不在本文内容之中。本文中的情结,说明了,就是纠结。纠结是爱是恨,还是爱恨平衡,各人体验不一。微信,作为高科技的产物,说爱不易,说恨也不易。爱恨交加,却可定性。说爱吧,有人入迷,走路看,结果走到河里。也有人看微信,不看红绿灯,车撞送命。我的爱,仿佛五彩世界,全都在掌中。奇花异草、它国风光、珍禽怪兽、世纪秘事、历史旧景、亲朋挚友的问候与交流,都近在眼前。有时,我的微信作品,还能得到友人的点赞、、、、、、说恨吧,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从微信上来看,文化层次和素质档次,天地之别。可以有相似的经历,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所转发的微信,其水平,似乎还停留在初中时的那个水平。甚至连某同学转发的高品质的微信,自己不会好生欣赏,居然动用妒忌来对抗。这会令人不快,或打抱不平。还有一些朋友,把她的朋友圈,当成了广告天下和低俗平台,你提醒她了,三天后照常我行我素。但当你删除此类人,不愉快的事便产生了、、、、、、遇上你的微信作品,被人冷落,心中滋味酸辣而烦恼。记得刚用上微信,什么异地远房的八辈子不认识的陌生人,似乎要跪下来请你接收,你按下了这绿色的按健,他就进来了。大家似乎相敬如宾,无话不谈。但过不了多久,他便将你关在圈外,要求重新检验你是否是他的好友。有时,聊得好好的,说分手就分手,说翻船就翻船。你感觉被人抛弃了,时间丢了,味道没了。现在好了,我的微信保留了真诚之友,保留了高档次的同学,有了信得过的同事和亲朋好友,一个稳定安和的朋友圈。我努力转发高、精、尖的微信作品,大家在一个圈子,亲如家人,互为贵人。如中国知青网的微信“知青文化”,我既是她的作者,也是她的读者。都是知青、知亲、知音。到老年,能有这么一圈子人,互相敬重,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文化同根,文化同源,真是幸事。我所在的单位,退休支部建了个微信圈,不少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干部,对微信的热心不比年轻人差。我们每天微信上见,个别老干部病了,大家鼓励和祝愿他早日康复。有老干部去世,大家在微信上表示追悼之意。有时,支部的活动通知在微信上一发,大家就早早知道了学习活动的内容,以作准备。这个层次的老者,包容,大度,素质是任何其他朋友圈的人难以相比的。我的一个初中同学的微信圈,虽是当年重点学校的一个班,但同学们离别50载后,思想、文化、素质,却有天地之别。一个班的同学中也出了个博士,一名正教授,一个学院的副院长。却有个别人仇富仇官,对现实极为不满。甚至对中央反腐也有所不满,后来有同学站出来,在微信平台,把这位同学转发的错误微信进行了投诉,并投诉成功。现在的微信平台,它的管理也反应高效。有谣言的微信传出,后面就有微信追踪而来,提醒别上谣言的当。微信还可当红娘,为刚认识的男女,传送照片,提供视频聊天。微信还可发红包,对有恩于我的人,节日发个小小的红包,也是情理之中。电子时代,微信缴电话费,定车票,免去车站的等候时间。微信一年,获取的信息,感觉胜过过去10年的信息量。当然,微信也有负面影响,有人看微信忘了交通安全,造成事故,终生后悔。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的交流常被微信绑架。通过微信诈骗人家钱财的事时有发生。高科技时代,微信带来了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应该说,微信功大于过,喜大于悲。如果你喜欢微信,你就慢慢地分享吧,如果你不喜欢,把微信关了,把手机扔了,也无人喝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