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 发表于 2023-1-22 15:47:43

自由之义

本帖最后由 老农 于 2023-1-22 18:18 编辑

自由之义


作者:愚夫老戎





    自由有两种:真与伪。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就是自由的两种状态。



    但我们今天说自由需借助一些新的概念,以函括今天的新发展。这新的概念便是——



    公共性与个人性。



    在此,公共性泛指人身与人格中能为社会多数人认可与接受的品性、属性;个人性则泛指个体真实的、本初的品性、属性。



    通常,一个人进入社会必然须表现出足够的公共性,还须将其个人性中那些不能为社会所许可的部分掩盖和隐藏起来,方能在社会中涉足、以至立足。然而,在某些特殊时刻(比如酒后、巨大的诱惑面前、利益争夺或利益即将丧失时等等),那些被隐藏的部分还是会不小心暴露出来,给个体招来或大或小的麻烦乃至灾难,导致个体命运的颠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个体身上的公共性并不牢固,而其个人性中的劣质部分仍旧极其顽固,未曾消弭,且不受约束。



    古人以修身、慎独等理念与理论来应对这一对属性之间的张力矛盾,且要求贯穿终身。今天的我们则以自由、法律等概念与制度设置来界划其间的纷繁复杂,看似文明,实则在个体与集体层面上都是一种事实上的——倒退。



    公共性在目前的社情中,通常是对个体人性的一种“裁切”方式:将不宜于社会的特性抑制(阉割)掉,乃至完全抹去;一种伪饰方式:将个体并不真实具有的特性在表面上“表现”出来(表演“人设”)。综合而言,是一种扭曲个体真实面目和真实人性的半强制方式(包含着极大的不自由)。



    然而,从本源上讲,公共性是对以往高成就人格(如古圣人)之人性的总结和推崇,是对曾真实达成的人性(高度)的推广,而不仅是一种社会控制策略或手段,内含人们普遍的、对更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本身就是人性的一种自然表达。



    这个公共性可以简而言之为(广义的)“道德”。在个体层面它包括了:狭义的道德、个体的社交能力、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社会成就等。



    (广义的)道德与个人性有重叠,但决不等同,在许多方面高于个人性,是个体社会性在个人层面的反映。道德的存在,客观上会对个人性的许多方面产生压制效应,令个体感觉“不自由”。但这种“不自由”是一种“伪不自由”。



    因为,道德(即公共性)本就是人性内生的向往与追求(见前述),是人在道德觉醒后的自发目标,乃至生命追求(朝闻道,夕死可也)。



    当人自由地追求其生活目标时,道德是其充分自由后的一个必然需要和目标(当然,其中会有许多曲折和反复),最鲜明的证据便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经过无数代人、千百万年的摸索、总结,建构起不断完备的道德大厦(以及文明大厦)。



    所以,道德是人自由的一种实现,而且是一种高度完成的结晶。它最大程度实现了人的公共性与个人性的重合,即人们一致赞赏的:表里如一,个体几乎无须压抑、扭曲自己,也无须“表演”(自身并不真实具有的人性特质),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此即真自由。



    孙悟空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喜爱,正是在于他的“真”,和他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达成了真自由(紧箍消失了)。



    与之相反,极力逃避道德对本初人性的压制,逃避(道德带来的)“不自由”,极力张扬本初人性(的欲望和品性),名之为“自由”(这是“现代的杰作”),只能说是一种对道德的不适应以及人性觉悟低下(没有智慧,无法认清真自由)的表征。此即伪自由,无论其为真小人还是伪君子。



    如今的我们,普遍地以这种伪自由为真自由,或是在两者间狐疑不定,首鼠两端,正是西方现代文明主导下,在道德上文明倒退的后果之一。



    古人提倡“亲君子,远小人”,对我们,就是要远离伪自由,拥抱真自由。



    进入道德需要“门票”:即人性觉悟和道德觉醒。《西游记》第一回提到美猴王的“道心开发”,正是一种。



    未醒之人,都是“浪子”——流浪在道德大厦门外,也都是伪自由人士,“伪自由”的天然拥趸。



    当然 ,道德也有阶级性。因此,也就有阶级觉醒和阶级觉悟一说。比如,今天有不少人蔑称拥护无产阶级利益和道德的人为“文 革 余 孽”,就是从资产阶级觉悟出发,打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伎俩,妄图以此抹除无产阶级的阶级觉醒和阶级觉悟。



    有阶级,就有斗争;有斗争,就必然意味着自由遇阻(才有抗争与搏杀)。从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大势讲,阶级是历史现象,必将在历史中消失。自由终将回归其普遍的本性。



    但在今天,维护最广大多数人的自由,才是正义;合乎正义的,才是真自由。因此,在资产阶级的道德与自由,以及无产阶级的道德与自由之间,正义在无产阶级一边。这也是历史正确的一边。



    所以,我们要努力站在无产阶级一边,培养自身无产阶级的觉悟与道德,而非资产阶级的觉悟与道德。这才是拥抱真自由,远离伪自由。能做出这样选择的人,才配称为有智慧、有头脑、有思想。如此,才是“亲君子,远小人”的正确选择。
    (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妨停止说:恭喜发财,而改口为更爽脆的一声:加油!)



    道德、公共性都意味着集体的选择、集体的意志。自由意味着个体与集体的合一,而非受强制。



    当多数人都感觉不自由时,必然提示强制的成分过多,需要认清强制的源头,以针对消除之。比如,如今病毒肆虐,它才是诸多强制的源头。而病毒又是人为制造的生物武器,则其又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于是,我们的公共健康、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都成了斗争的牺牲品,造成了普遍的不自由和对人群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则制造病毒(恶意发动生物攻击及恶意传播病毒)者就成为人类的公敌,必须彻底打败之、打倒之,才能恢复人们自由生活的权利,赢回自由。



    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就需要有相关的认知、觉悟与觉醒,并培养相关的道德与品性,乃至生活习惯。起初看似不自由(如隔离、检测、不聚集、戴口罩等等),实则正是为了最终赢回自由(包括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可见,正确的认知和觉悟是通往真正自由的起点。“错认他乡是故乡”的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而输的代价也往往是致命的。



    正确的标准其实也并不复杂,那就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自由。而这又往往体现为集体的意志与选择。个体要如何调适自身与集体的关系及距离,正是个体的重要的、且是终身的考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潮流有时也会有逆流,但终不能长久。盎撒人鼓吹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自由就是人类文明的一股逆流,其在近现代嚣张跋扈的历程,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也终将随风而逝,且为时并不遥远。



    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公共性与个人性、真自由与伪自由的纠葛缠绕与张力纷争将一直存在,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



    今日中国最需要的就是以下这四个字:扶正祛邪。



    今日世界最需要的也是以上这四个字:扶正祛邪。



    当然,今天的我们,在身体上、思想上、精神上非常需要的,同样是这四个字:扶正祛邪。


老农 发表于 2023-1-22 15:55:07

插播——




    一句话“简聊”:今春防疫须防鸟,切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由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