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罡 发表于 2023-4-11 21:49:43

“孔乙是怎样炼成的

“孔乙己”是怎样炼成的
这两天,“孔乙己文学”带火了孔乙己,好像孔乙己又活过来了。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真的死了,难道当下会生出新的“孔乙己”?
孔乙己无论“生与死”都是个悲剧。
孔乙己的悲剧人生是如何炼成的?
中学时,我没有认真思考,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封建制度、科考制度和晚清的腐败迫害了他。这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答案,或许是对的。但我当时不甚理解,读书人那么多,包括鲁迅哥仨在内,为什会选择迫害他孔乙己呢?
现在我认为,应该更多的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孔乙己的悲剧,而不是单纯从社会的角度。
孔乙己虽然读书,但至死都未读明白,文化是用来“教化”自己的。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乙己大人显然没有用读到的书来教化自己成为君子;其二、读书不用功,不求甚解,爱好卖弄“茴”的四种写法;其三、有“盗”的劣行,却不思悔改,最终被打断了腿(当然私刑也属非法),更遑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四、四体不勤,好吃懒做,几日一酒,不务实际,更不要说《周礼》中的六艺:“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五、鄙视劳动,死要面子,脱不下长衫,干不得乡下人的活计。
大约孔乙己仅有的优秀品质就是心存善念,能够将自己下酒的茴香豆分给起哄的小儿们,充一下“读书人”的面子。
至于孔乙己人格上的缺陷是怎么产生的?鲁迅没有说,咸亨酒店的过客们也没有谈,我们也不必瞎猜。
当下的孔乙己先生们(也有小姐们)是怎样的炼成的?倒是可以充分讨论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除了“教不严”、而与孔乙己的患上相同的毛病之外,这倒是有必要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原因。首先是教育的价值观问题,育人,育人应当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而不是考试、考试、考试;当下政府也正在调整教育观。说到这,忽然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似乎现在也有必要再来一次,改造青年一代的思想,让他们不在生活在“浮躁”之中,不在生活在社会、父母辛辛苦苦铸造“花瓶”之中,能够扎下根去,否则很难“自活”,更不要说造福社会了。其次,教育的价值观之所以出现偏差,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观出现了问题,崇尚金钱、权利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就是“厚颜无耻”“恬不知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因此,不知耻,不以孔乙己的毛病为耻,大约就是现代孔乙己产生的社会根源。
“孔乙己”大约是有传承的,非独现在,也非独鲁迅时代,古已有之。
即便有“孔乙己”这位读书的反面典型在,书也还是要读的,而且要读懂,孟子曰:“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无论如何,还是要切实的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不再“内卷躺平自恋”,跳出“孔乙己”的圈子,活出自己的精彩。
闲暇之日,到咸亨酒店喝一杯时,心情是快乐的,那就极好了。(孙钦刚,癸卯闰二月初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乙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