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友散文】梧桐村的橘子甜了
“梧桐村山美、水美,桔子美!” “ 耍得都不想走了”,12月18日,冬日暖阳高照,一群由作家、摄影家、徒步群爱好者组成的麻辣社区网友采风团,来到了琢玉成器的百年古镇玉成桥,来到了素以桔子之乡美称的梧桐村。 立于乌龟山上,眺绛溪河水蜿蜒东去,看丹景云峰堆雪而来。 田园阡陌,青竹瘦塘,网友们行走于田间地头,释放情怀。 有的在采摘挂满枝头的累累果实,有的张开双臂拥抱温暧的阳光,有的蹲下身子挖掘野菜,有的在乱草丛中拾掇野菊,有的在引项高歌无拘无束呼吸负氧离子。 梧桐村是成都高新区玉成乡的一个自然村落,美丽的绛溪河水穿境而过,山野间沟壑纵横,地势起伏,沟沟坎坎遍植桔树,一到冬天,鲜红如灯笼的桔子成为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这里没有汽车的呼啸,没有机器的聒噪,听得见鸟鸣,看得见清水,是置身于喧嚣的一处“世外桃源”,采桔梧桐,留影绛溪,穿过飞着败絮的芦苇,炊烟袅袅处是可以让心灵停靠的地方。 作家冷林熙曾这样盛赞过梧桐村,“初冬,沿途的桔林星星点点,似灯笼般点缀着苍茫大地,无论是游走还是驻足,都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风掠过山野,呈现一派妩媚动人的光景,这儿是城市达人们休闲、缓解压力、放飞心情的理想之地,是可以触摸得到的乡愁〝 乡愁缕缕,缱绻如丝,但凡从农村走出来,最后又远离农村的人们会更加的感同身受。 “摘桔子要挑捏起来软和的,面朝阳光的桔子会很黄很甜……”简阳作家张珍一边摘桔子,一边热惰的招呼着同行的伙伴,自从离开农村后,回到乡下采风,成了她休闲时最为开心的事。 今天采风团一共来了三十余位网友,有成都的、有资阳的、还有重庆的。 在玉成桥街上喝足羊肉汤,再徒步3公里到梧桐村采摘桔子,人们放着宽阔马路不走,偏要走狭窄的田埂,穿着高跟鞋的女孩子一脚踩上去,一摇三晃,不小心掉到地里,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好客的主人听说有远客过来,早已在家门口迎候,摆放好两排整齐的板凳,供客人小憩。 此时此刻,坐惯办公室的人们,可以不顾形象的歪坐着,平躺着,斜靠着,反正是怎么舒服就怎么做,主人家的小狗不吵不闹围着众人转圈。 网友中不乏摄影爱好者,他们就着一棵棵桔树,拍起了遥远的乡愁,一群陶醉于桔香的人们成为了镜头下免费的模特。 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玉成人,他把桔皮收集起来,用纸袋包好,他说,桔皮泡茶是一道难道的佳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在城里呆腻味了,周先先老想往家里跑,看炊烟,看荷塘,看家里的狗。他说带着一群朋友采摘桔子,那感觉好像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代,回家的感觉真好。 客人摘桔吃桔,主人家手执镰刀,弓着身子采集花姑猫、牛丝片、灯笼花等野菜。这些都是城里人的最爱,空手而来,满载而归,今晚餐桌上又多了一道养生的菜。 “梧桐村的桔子既靓又甜,口感甚佳,汁多皮薄,是美容的上品〞,去年来过的网友知恩图报,采摘时还不失时机的为桔子打点创意小广告。 ”卢橘子低山雨重“,尽管说的是西湖的橘子,但梧桐村的桔子早在三国时就已经在晓谕成都了。在丹景山一带就流传有后主刘禅逃课,为了躲过老师秦宓的惩罚,”以赤溪橘献“的故事。赤溪橘,就是指梧桐村一带的橘子。 著名女校书、诗人薛涛在《酬郭简州寄柑子》一诗中写到:“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可见早在唐朝简阳的橘子已经名扬巴蜀了。 桔同橘,桔树千年而桔香不断,沧桑间连接起不朽的历史 〞这儿一派自然风光,没有任何人工打造的痕迹,是真正的田园〝 闲聊中,得知这片桔林的主人名叫林森,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广东漂泊十多年,累了,想家了,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乡下,一锄一锄种下了这片桔林。 林森说,桔树易活,三五年就开花结果了,开始只有三五株,后来就成了一大片,树上结果,树下放养鸡鸭,地上长满野菜,一年下来光靠鸡鸭和野菜的收入就可以应付全家人的开资。 有朋自远方来不矣乐乎,林森表示,桔子随便吃,野菜任意采,欢迎大家来做客、来采风。 “以前觉得桔子不怎么好吃,但梧桐村摘下来的桔子跟其他地方的口味确实不一样,不仅味鲜滋甜富含维生素,还是女孩子用来美容的上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究其原因,原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地下藏着的那条涌流不断的暗河。水好,水果就好,不信你们尝尝。”说着,林森特意从树上摘下几个桔子递了过来。 这片桔林一共有二十余亩,林森打算借空港新城建设的东风,用几年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美食、自由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农家。 林森对未来的规划与设想受到了采风团的充分肯定,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网友们纷纷表示要用镜头聚焦桔林,聚焦梧桐村的好山好山,期待春日观花,冬日摘果,秋天采野菜,夏天纳凉的日子早日到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