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23-5-25 13:43:10

长篇小说连载《大汉风云录》004回 陈胜起义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6-23 13:20 编辑

                  第四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
         秦二世胡亥登基不久,即下诏耗费国库巨资,征调上百万民工继续修建先帝秦始皇陵墓园的地上建筑,同时开工建造新宫殿阿房宫,极尽富丽奢华之能事。因为工程浩大,耗资甚巨,造成国库匮乏,入不敷出,朝廷已经拿不出钱来维持这两个世所罕见的巨大工程的建造。         面对这种状况,秦二世胡亥和赵高非但没有减缓工程进度,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反而不断加重农民的徭役税负,对不满者采取严厉镇压措施。穷苦百姓被朝廷压榨得苦不堪言,忍无可忍,时常与朝廷地方官吏和军队发生冲突,社稷动荡不安,犹如干枯的草原,一点火星便可点燃起熊熊烈火。         而当年被秦始皇嬴政灭国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的王室后裔和贵族也趁机死灰复燃,打起反抗暴秦、光复故国的旗号,纷纷聚众起兵抗击秦朝统治。         秦朝末年,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16)为首的中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大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天,一队穷苦农民在两名朝廷县尉的押送下,自淮北(安徽北部一带)出发,前往北方一千八百余里的燕京渔阳地区(今北京平谷区下辖镇)戍边。         队伍中,有两位身材高大健壮的汉子被指定为屯长(17),协助县尉看管戍边人员。这二人便是楚国人士陈胜和吴广。陈胜、吴广虽是穷苦农民出身,却颇有见地,胸怀大志,不甘居于下层地位,默默遭受酷吏和王公贵族的欺压,一直寻求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陈胜是阳城县(今河南周口市商水县)人,因家境贫寒,常年给有钱人家打工务农,艰难度日。有一天,陈胜受雇为一家大户人家耕作农田,炎炎烈日之下,众人皆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疲乏劳累,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咬牙坚持,艰辛劳作。         见此情景,陈胜摇摇头,停止耕作,立于田间沉思良久,遂对身边的伙伴们说道:“弟兄们,我们岂能甘心忍受这般贫穷潦倒的日子,将来若是我等有人富贵了,大家可不要忘记彼此啊!”         一起耕作的伙伴们听了哈哈一笑说道:“陈胜兄,别说大话了,你生来就是一个为别人耕地种田的雇农,将来能有何富贵可言?”说完,大伙儿便继续在炎炎烈日下劳作。         陈胜望着同伴们辛劳的背影,摇头叹息道:“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安于现状,鸟雀怎会懂得鸿鹄之志哉!”(18)         自此以后,陈胜便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自己的志向,让众人看看,陈胜绝非空说大话之人。         话说陈胜、吴广的戍边队伍走到半路上,不料天降暴雨,数日不停,平地水深及膝,大水茫茫,看不清道路,无法继续赶路,队伍被迫滞留在蕲城东南四十里的大泽乡(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现名大泽乡镇)。         陈胜和吴广心里非常清楚,秦二世胡亥继位以来,秦朝法律更加严苛,无论是何原因,如不按军令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这支近千人的队伍将全部被判死罪。如果逃跑被捉回也难逃活命,还要连累家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拉起队伍起义反秦,或许可以争取一条活路。         陈胜找来吴广说道:“兄弟,连日天降暴雨无法赶路,我等误了行程已是死罪。如今坐等也是死,逃跑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何如豁出去拼一下,争取绝处逢生,干一番大事,以便搏个好前程,你看如何?”         吴广听了深以为然,他对陈胜说道:“兄长说得极是,我也是这个想法。天下百姓受秦朝昏君酷吏统治已久,致使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已经忍无可忍,退无可退,此时起义反秦正是天赐良机!”         陈胜问吴广道:“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9)。不知兄弟想过没有,我等以什么名义起义最具号召力,可一呼百应,令天下人前来追随?”         吴广略一思索,说道:“我听说秦始皇长公子扶苏贤德仁厚,善良开明,深孚众望,却被现今的秦二世胡亥勾结奸贼赵高、丞相李斯所杀害,可是平民百姓还不知道他已经遇害,是个可以利用的人物;项燕(20)是当年楚国的一员名将,智勇双全,忠厚仗义,爱护士兵,屡立战功,深受楚国人爱戴。听说项燕败于秦国大将王翦之后便不知所踪,他的死活至今是个谜,无人知晓。不如我们就用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的名义,向天下发出起义反秦的号召,有此二人作为旗号,必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参加起义队伍!”         陈胜听了吴广的主意,兴奋地连连点头,以拳击掌表示赞同,对吴广说道:“兄弟好主意,就按照你说的办。扶苏与项燕二人在民间极有威望,我等起义顺应天意民心,名正言顺,就以秦公子扶苏和楚国项燕的名义反了,成败在此一举!”         于是,陈胜和吴广经过周密策划,开始寻找时机实施起义计划。         这天,秦军带队县尉强迫戍边队伍冒着大雨继续行军,吴广见押解戍边队伍的秦军县尉走了过来,便向陈胜使了个眼色,陈胜点头会意。于是,吴广故意当众大声扬言道:“路途遥远,道路难行,雨下得如此之大,我等如何能按期到达?早晚都是死,不如大家跑了算了,或许还能检条活命!”         那县尉听了十分恼火,大步走到吴广跟前厉声喝到:“姓吴的住口,你竟敢煽动逃跑,是想造反吗?”         县尉说着,挥起皮鞭殴打吴广,另一个县尉见了也赶过来举起鞭子一起鞭打吴广。吴广一边奋力反抗,一边大喊道:“弟兄们看到了吗?秦军又随意欺侮暴打我们穷苦人了!”         正在低头默默赶路的戍边人员看到这一幕,纷纷停住脚步围了上来观看,但是因为害怕遭到毒打,皆敢怒而不敢言。         其中一个县尉见吴广不但高呼煽动语言而且动手反抗,不禁大怒,拔出佩剑说道:“你竟敢还手,我杀了你!”说罢举剑便砍。         早就在一旁等待时机的陈胜见状一个箭步跃上前来,大喝一声:“住手!”抬手抓住那县尉握剑的手腕,顺势一拧,便将佩剑夺了过来,吴广也趁势近身上前,夺得另一县尉的佩剑。         这两个县尉手中没了兵器,又见陈胜、吴广勇猛过人,颇有功夫,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转身撒腿就跑,陈胜、吴广疾步赶上,一人一剑,瞬间杀死了这两个秦军带队军官。         陈胜反身一步跃上一辆运粮车,对围过来的众人高声说道:“各位弟兄都看到了,朝廷残暴无度,欺压百姓,动辄行凶杀人,岂能一忍再忍?我等在这里遇上大雨,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按律这是死罪,我等都要被判杀头。大丈夫何惧一死?即便是死也要拼命一搏,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生来就该享受荣华富贵,老百姓就该世代吃苦受穷、遭受欺压吗?为了活命,现今只有一条路可走,我等一起举起反秦起义大旗,杀尽贪官酷吏,打下咸阳,推翻秦朝,共享荣华富贵!”         被押送戍边的农民兄弟刚才见识了陈胜和吴广的身手和胆魄,大为钦佩,听了陈胜的鼓动齐声高呼:“愿听凭二位好汉的差遣,万死不辞,一起反了!”      “好,我等就拥立秦公子扶苏为皇帝,楚国项燕为大将军,进军关中,光复楚国,光宗耀祖,扬名后世!”         于是,陈胜、吴广率领这支千余人的队伍打着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名将项燕的名号,旗帜上绣上“大楚”二字作为义军战旗,在当地搭起祭台,用两个被杀县尉的头颅作祭品举行了誓师大会,宣布即日起成立反秦起义队伍,陈胜自任将军,吴广做都尉(21),葛婴、宋留、周文、召平、吕臣等人为副将,各领一支军队。誓师大会结束后,陈胜吴广随即带领起义军向秦军守卫的城邑发起进攻。         起义军首先拿下驻守于大泽乡的秦军营地,夺取了武器辎重,接着乘势攻下军事要地蕲县(今安徽宿州市蕲县镇),守军纷纷弃械投降,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一时声威大振,名声远扬,起义军队伍不断扩大。         陈胜指挥起义军自蕲县向北进攻,首先攻克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然后转而向西攻下酂县(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再向西北方向接连攻占柘县(今河南商丘市柘城县)、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等县邑,不到一个月,起义军便纵横近千里,到达秦军重镇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此时起义军队伍已拥兵数万,战车几百辆,战斗力令人刮目相看。         相传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数千年前即在陈县建都,后来炎帝、神农也相继定都于陈县,战国时期,楚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攻占楚都郢城(今湖北省荆州一带),楚王向北逃至陈县,也在此建都,仍称“郢都”。秦灭楚之后,设置陈郡,管辖河南东部、南部及安徽部分地区,治所就设在陈县。因为陈县作为都城已经有数千年历史,道路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即有帝王之气,因此占据陈县影响力巨大。         陈胜下令起义军将陈县包围,向陈县发起猛攻。起义军将士士气高涨,奋勇向前,冒着城上秦军射下来的箭雨,一鼓作气登上陈县城头,冲入城中,经过一番激战,最终消灭了秦朝守军,占据了陈县,取得了起义以来的第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         攻占陈县之后,陈胜按捺不住自己的雄心和欲望,放弃了扶苏与项燕的旗号,在陈县宣布自立为楚王,定都陈县,建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以图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名号,凝聚楚国民心,“张楚”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陈胜封吴广为“代王”,领兵在前线指挥作战,自己坐镇陈县。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注释:      (16)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有争议)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吴广(?-前208),字叔,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17)屯长,是指秦时戍边军队中的领队,管领50人。      (18)鸿是指大雁,鹄则是天鹅,比喻飞行高远的大鸟。      (19)出自战国时期子思的《礼记.中庸》,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大意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做事先有准备,就不怕困难挫折;行事前制定计划,就不会手足无措。      (20)项燕(?-公元前223年),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迁区)人,项梁之父,战国末年楚国名将,公元前223年,项燕大败于秦将王翦,自杀而亡。      (21)都尉,秦时高等武官,在将军以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篇小说连载《大汉风云录》004回 陈胜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