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大汉风云录》025回 棘原之战(上)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6-23 12:59 编辑第二十五回:项羽发动棘原之战困秦军 章邯进退维谷动摇欲求和(上)
章邯看完陈余的来信,不禁陷入沉思,陈余的来信为他打开了一条过去从未曾想过的道路。章邯岂能不知,背叛朝廷是灭族大罪,若非万不得已,以他的地位和名望,这种叛逆之事绝无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章邯心中明白,陈余信中所言却句句属实,击中要害,无可辩驳。若率秦军与项羽决战必败无疑,回师咸阳不但路途遥远,且沿途阻碍重重,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朝廷有奸臣赵高把持朝政,离间自己与皇上的关系,即便是回到咸阳,恐怕也难逃赵高的暗算,迟早死于非命。 但是,想到与项羽谈和就是犯了背叛朝廷的大罪,毁了自己一世名节,今后世代遭千夫所指,章邯不禁又犹疑不决起来,手拿着陈余的信函,独自一人在军营中来回踱步,摇头叹息。 章邯考虑再三拿不定主意,于是找来司马欣和董翳,将陈余的来信交与二人观看。司马欣与董翳边看来信边频频点头,口中连说道:“说得好,说得对啊,上将军,这陈余所言句句属实,字字在理,皆是为将军考虑,确实值得将军慎重三思矣!” 司马欣见章邯沉默不语,知道他还在犹豫不定,于是对章邯说道:“将军,正如陈余信中所说,我军与项羽硬拼毫无胜算,若回咸阳也是性命难保,看来归顺项羽是挽救我等与二十万秦军士兵的唯一出路,将军不可再迟疑不决了,还是早下决心为妙!” 章邯思虑良久,终于接受了司马欣的提议,下决心与项羽和谈。三人商定,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亲信,携带章邯的亲笔密信到楚军的驻地去见项羽,提议择日与项羽会晤,谈判订立和约事宜。 项羽还念念不忘叔父项梁被章邯所杀之仇,听说章邯派来的信使前来传递愿意罢战和谈的意愿,怒而拒绝接见来使,项羽对护卫说道:“传我的命令,将章邯的使者赶出军营,让他回去告诉章邯,若想和谈,提头来见!” 军师范增见状忙上前劝说道:“籍儿,既然使者来了,不妨让他进来说说章邯有何打算,也便于我们掌握秦军的动向,未尝不可!” 项羽听了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亚父的意见,范增遂命人把章邯的使者带进大营。范增接过使者的来信交与项羽,项羽展开信件,见章邯在信中写道:“章邯拜见项将军。巨鹿一战,在下再次得见将军威猛果决,善于用兵,实乃盖世无双,难有匹敌,在下佩服之至,自认勇猛作战远不及将军。然窃以为,秦军现有二十余万人马,历经无数大战历练,战力不俗,棘原防守坚固,不易攻取,如与将军继续周旋,则两败俱伤,得不偿失。现朝廷荒淫腐败,民不聊生,人心尽失,我等不愿再为朝廷效命,愿与将军罢战和谈,归顺将军,共举义旗,今后一切服从将军指挥调度。但归顺将军后,秦军仍然保持独立建制,归我等掌控,不得拆散划归其他军队。项将军若是允准,可择日晤面订立和约,一切悉听将军之命,决不食言。章邯拜上。” 项羽看罢章邯的来信,见章邯竟以平等地位的语气与自己谈罢战和谈事项,还妄图自己掌握军队,毫无战败归降的诚意,怒不可遏,当即把书信撕得粉碎掷于地上,对着章邯的使者拍案怒喝道:“章邯小儿杀我叔父,大仇未报,我必杀之而后快,如今想与我平起平坐谈判和约那是痴人说梦。你回去告诉章邯,要么跪地求降,要么就在漳水决一死战,我定取他项上人头以祭奠叔父在天之灵,滚!” 那章邯的信使见项羽发起怒来声如雷鸣,面目如此可怕,吓得面容失色,心中颤抖,赶紧倒退着出了大营,回来向章邯禀报情况。章邯听说项羽还不忘其叔父项梁被自己所杀之仇,不肯接受自己的归顺条件,默默摇头叹息,遂放弃与项羽和谈的打算,命秦军加强警戒,加固工事,严密防守,防备项羽向棘原发起进攻。 项羽心思缜密,看了章邯的来信之后,其实心中明白,章邯的二十余万大军虽是骊山刑徒组成,却是个个身经数十战,仍然具备很强的战斗力,以联军目前的兵力,无法一战而全歼这支庞大的秦军。而章邯的大本营棘原城池坚固,沟深壕宽,粮食储备充足,短期内难以攻破,所以,章邯才会在来信中讨价还价,以尽可能使自己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因此,必须再次给予秦军以沉重打击,削弱其实力,设法将其逼入绝境,迫使其就范。 决心下定之后,项羽带领手下将领察看了方圆百里的地形地貌和各条道路,归来后,项羽面对军事地图经过了长时间思考,最后形成了一个围困章邯的周密作战计划。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六月,项羽召集联军各路将领下达作战命令。首先,命赵军将领司马卬率军悄悄绕过棘原南下全力攻占河内一带(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县),切断章邯经太行山要道太行陉回归关中的道路; 其二,采取“引蛇出洞、攻其必救”的策略,命楚军将领英布、陈武率两万人马趁夜间自三户津渡口(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漳水古渡口)向南强渡漳水,突破章邯的这条重点防线,阻止章邯向西北方向经太行山滏口陉退兵,同时形成威胁章邯大本营棘原的态势; 其三,在英布与陈武进攻三户津的同时,项羽率联军主力在漳水以南的汙水一带(漳水支流,自南向北流入漳水)渡河向西进攻章邯,形成夹击之势,最大限度消灭秦军的有生力量。 (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