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的故事
结束在鳌阳镇的采访,我们迅速赶往宁德,那里还有个座谈会。
老徐在鳌阳城关镇任了四年多的书记后,调到宁德地区行政干校干了几年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在这里,老徐也干得有声有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行政干校,更是培养干部的地方。道魁对我说“这个任务可是光荣而又神圣啊!”学校从上到下有二十多名教职员工,他要求大家为人师表,说“自古严师出高徒,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当然,他作为一校之长,更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模范表率。学校成立之初,教师中没有学过行政管理学的,五十多岁的他带领两名老师报名参加了中国行政函授大学的学习。学校一个水平不错、表现挺好的老师在地区没有被破格评上讲师,他亲自跑到省里反映情况,带着面包在楼道里等着听消息,此举连学校的驾驶员都为之感动,说“没见到过这么关心员工的领导”。学校建校舍资金不济,他四处筹措;木料不够,他带着干粮与同事到山区去搬旧木料;人力不足,他同师生一起打地基、建操场、洗厕所,样样重活、脏活、累活他带头干。他把建好的舒适明亮的宿舍让给老师,自己和妻儿挤在10几平方不透风的木屋里。和他一起共事的老师、同事都说:“老徐为了办好学校,真是舍小家为大家。”
“老校长严以律己,另一方面也严格要求学员,他常说严格要求就是对学员最大的爱护。”如今已是申融办主任的郑云锡同志在座谈时对我们这样说。他还告诉我们,老校长过去经常给他们讲一个‘板凳的故事’”
“板凳的故事,怎么说?”
郑主任笑了笑,呷了口茶,然后清了清嗓子说:“老校长讲的是他在部队带队演出时,让战士下海捞回板凳的一个故事。”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一年冬天,道魁带领我们师里的演出队,到沿海岛屿的兄弟部队去进行春节慰问演出。卸载在沙滩上等候搬上轮渡的演出道具中,有两条板凳被一个凶猛的海浪打来,就被拖进了水中。因为浪涌不停,板凳在水中进进退退、漂浮不定,不跳下海还捞不到它。大家看见老徐先找到附近的渔民嘀咕了几句,然后就回来集合队伍“训话”,他说“同志们,道具就是我们文艺战士手中的武器,现在武器掉在海里了,如果不能把它捞回来,就要影响到我们今天晚上的演出,大家说怎么办?”
“把它捞回来”战士们齐声说。
“谁能下水?”
“我”,“我”……许多男兵争相报名。
“好吧,那你们两个下海吧。”老徐指着最先举手报名的两个战士说。当时,天又冷,风又大,几个女兵演员很不理解,还埋怨徐道魁有点“冷血”,不关心战士的安危。其实,徐道魁深知这两名战士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水性很好,为了考验他们的责任感,在他们自告奋勇的基础上,让他俩下海。
老徐并非不负责任、不关心战士安危,他刚才和渔民嘀咕的,就是暗中请当中一条渔船和渔民做好应急准备,以防万一。两位战士衣服一脱,就勇敢的跳入海中,到底是近水识水性,不几下就把板凳捞上了岸,海滩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俩个战士上岸后,徐道魁立刻为战士擦身换衣,还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件大衣披在了他俩身上,让他们坐在汽车驾驶室的保暖。徐道魁很快把这件事通报了他俩所在的部队,他们的领导及时给予了这两个战士奖励,此后,这两个战士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我们知道老校长的良苦用心,他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学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不能因为严要求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正当关心,也不能因为关心爱护而放松了对学员的严格要求。
板凳的故事在干校曾深入人心,郑云锡主任说,虽然老校长早离开了学校,但板凳的故事大许多教职员工印象深刻,不时还在学校流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