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大汉风云录》第035回 赵高被诛(上)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3-6-23 15:51 编辑第三十五回:子婴称秦王除奸赵高毙命 张良布疑阵行贿峣关守将(上)
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年)九月(90),赵高杀掉秦二世胡亥之后的第二天,以胡亥的名义召集满朝文武入宫议事。文武大臣进入咸阳宫大殿却不见皇帝露面,因为胡亥极少临朝问政,即便上朝也大多不按时到来,所以大臣们早已习以为常。正在议论纷纷之际,只见赵高进入宫中,身后竟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这群士兵入宫后,立刻分成两队向两边散开,将满朝文武大臣夹在中间。众臣一看,不知又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赶紧停止议论,小心等待,大殿里顿时鸦雀无声。只见赵高大步迈上高台,立于皇帝龙座旁高声宣布道:“诸位大人,秦二世皇帝自知昏庸无能,骄奢淫欲,杀害忠良,贻误国事,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势式微,罪孽深重,深感愧对社稷,已经在望夷宫自裁驾崩。皇上临终留下遗言,嘱托本丞相择日另立贤君,稳定社稷,以维护我大秦江山万年永固!”众位大臣听说秦二世已经自裁身死,个个目瞪口呆,震惊万分。在他们心目中,二世皇帝胡亥并非是感到羞愧便会轻言自裁之人,多数官员心里清楚,事情绝非赵高说得如此简单,其中定有重大隐情,但是慑于赵高的淫威,无人敢于站出来表示质疑,事已至此,最好是保持沉默。其实赵高欲自立为皇帝,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天子美梦,蓄谋已久。胡亥死后,奸猾的赵高便派出爪牙,在宫中四处传播丞相赵高的贤良德行,说赵高治国有方,德高望重,是最为合适的皇帝人选,应该早日推举其登基称帝云云,以探测人心向背。没想到,朝中大臣竟鲜有人响应,就连那些一向逢迎讨好于赵高的大臣们也缄口不言,装聋作哑。因为人人心里明白,赵高若登基称帝,大秦江山就改名换姓,归了赵氏,这无异于发动政变,推翻了秦氏家族的统治,这可是大逆不道、诛灭九族之罪,谁有这个胆量敢于冒犯天条,追随赵高铤而走险?赵高从中觉察出大臣中压抑的不满情绪,他担心自己如贸然篡位称帝极有可能遭到朝野上下和军队的强烈反对,后果难以预料,便暂且打消了篡位登基的念头。因为胡亥的兄弟全部被杀,胡亥又是死在自己手中,赵高绝不会允许胡亥的子嗣继位称帝。于是,赵高决定,在皇室成员中挑选一位老实忠厚、便于自己操控的皇室成员登基称帝。经过反复甄选,赵高最终看中了平日少言寡语、深居简出、不问朝政的王室成员也即是胡亥的堂兄子婴(91),赵高认为子婴既无本事也无主见,自秦始皇驾崩后一直保持中立态度,从不与别人交往,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便打算择日将子婴扶上皇位,自己仍然掌控朝中大权。但是,赵高心有不甘,他为了自己今后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煞费苦心地想出一个招数,在朝堂上提出:“当前,六国已经纷纷复国称王,我秦朝地域与势力范围已经缩小至关中以内,倒退至七国纷争时期,实力尚且不如诸侯,已经不足以号令天下。我提议,皇上应该去帝号,改称‘秦王’,以宣示今后忍辱负重,壮大秦国,东山再起,统一天下,再次称帝的决心,各位大臣有何不同意见?”众大臣皆记得赵高“指鹿为马”的教训,担心遭到报复,无人敢于反对,皆说道:“我等赞同丞相的提议!”于是子婴放弃皇帝尊号,改称“秦王”,世人称“秦王子婴”。赵高为显示自己的权威,震慑子婴,继续掌握朝中军政大权,当朝宣布道:“恭请秦王自明日起移驾宗庙,斋戒五日,祭拜祖先,然后举行登基大典,加冕称王!”子婴虽说历来不参与朝廷议政,不问朝中之事,外表恭顺谦和,却极有政治头脑。他时刻都在密切关注天下局势的发展,暗中结交志同道合的官员,随时掌握朝廷的事态动向。秦二世胡亥称帝以来,子婴耳闻目睹赵高勾结李斯矫改先皇遗诏,协助胡亥篡位,陷害忠良,祸国殃民,而后又发动政变弑杀秦二世胡亥的种种罪行,早就对赵高恨之入骨,欲除掉这个十恶不赦的奸贼,只是赵高一向疑心极重,防卫森严,子婴手中无兵无权,因而无从下手。注释:(90)秦时皇帝不用年号,按序号,即称秦一世、二世、三世以致无穷。秦二世胡亥死后,秦王子婴实际上就是秦三世,纪年第一年改为“子婴元年”,只可惜这一纪年仅用了四十六天。(91)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仅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因资料甚少,其身世存疑,推论应该是秦始皇的侄子,胡亥的堂兄,所以胡亥没有杀他。(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