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汉初风云录》第三部 107回(上)周昌劝刘邦勿废太子
第一O七回:周昌冒死劝阻刘邦废太子 汉高帝嘱托周昌保护如意(上) 汉高帝刘邦一向宠爱戚夫人,最喜欢他与戚夫人所生的三皇子刘如意,常在人前夸奖刘如意道:“这个老三顽皮机灵,最像朕当年小的时候,前程不可限量!” 这时,刘邦心里已经产生了让刘如意替换嫡长子刘盈做太子的念头,不过,事关重大,又不合传统例律,刘邦只给身边极少数大臣提及过此事。张良与相国萧何皆认为大汉开国时间不长,时局尚不稳定,提出易储之事不妥,应该慎之又慎。御史大夫周昌听了刘邦的打算更是坚决反对,认为废长立幼不合规矩,若是废了嫡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势必天下大乱,群臣不服,社稷动荡。刘邦听了这几人的意见,犹豫不决,未下最后决心。 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一月,刘邦下诏将三公子刘如意由代王改封为赵王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刘如意这年尚不满八岁,还不能独立处理国政,因此,应当选派一名忠实可靠的官员来辅佐如意治理赵国。而这个人选必须对刘姓皇室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且具有威信,令人敬服。思来想去,刘邦想到了一人——御史大夫周昌。 周昌与兄长周苛同是汉高帝刘邦的沛县同乡,自幼与刘邦一起长大,曾在沛县秦朝官府里担任狱卒,与刘邦关系十分密切。周苛战死于荥阳之后,刘邦便任命周昌接替其兄长周苛御史大夫的职位,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政务。 周昌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就连丞相萧何、曹参等朝廷重臣都深为敬佩,也让刘邦格外欣赏。 这天,戚妃在寝宫中又向刘邦说起对儿子刘如意今后命运的担忧,忍不住哭诉道:“陛下健在,臣妾始觉无限安宁和欣慰,然而陛下也知,皇后一向妒忌臣妾与皇儿如意,陛下百年后,皇后必不容我们母子二人,妾与如意定遭迫害,死于非命矣!” 刘邦听了,不觉心中凄然,但是作为一国之君,刘邦深知江山社稷重于亲情,面对悲切流泪的爱妃,刘邦也只能暗自叹息,对戚妃好言安抚,倍加怜惜恩爱。 恰在此时,御史大夫周昌进宫面见皇上,想着再次劝谏汉高帝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念头。 因周昌与刘邦关系密切,不受约束,所以周昌径直进得皇帝寝宫,不料,恰好看见刘邦正在卧榻上搂着戚妃卿卿我我,窃窃私语,十分亲密,周昌顿时臊得满面通红,掉头就走。 汉高帝刘邦见是同乡周昌到寝宫来,倒是并不介意,知道他必有要事禀报,急忙整理衣衫追赶上去,一把揪住周昌喝道:“哪里走!”说着将其按在地上,问道:“你这老小子既然进宫见朕,为何见到朕又扭头就跑,是何居心?” 周昌跪在地上答道:“在下别无他意,方才见圣上正......正与戚夫人亲热,是以赶紧回避矣!” 因为周昌说话有点口吃且性格憨厚质朴,所以刘邦平素就爱与这位老乡开玩笑。不等周昌说完,刘邦便趁势一抬腿骑在周昌的背上,故意喝问道:“哼,大胆周昌,朕不问便知,你是为朕另立太子之事而来,是也不是?” 周昌跪趴在地,背上驮着刘邦答道:“在下周......周昌确实是为此事而来!” 刘邦骑在周昌背上,问道:“好,有种。那么朕问你:若是朕废了太子刘盈,另立三皇子刘如意为储君,你认为朕是什么样的君主?” 忠诚耿直的周昌虽然被刘邦骑于胯下,而他在废立太子一事上与皇上有重大分歧,听到刘邦质问,周昌依然毫不迟疑地答道:“圣上若是不按传统立法行事,随意废长立幼,下旨废黜太子刘盈,就如同是那夏桀、商纣一般的暴君,人心尽失,朝廷动摇,我周昌期......期以为不可,宁死不从矣!”(192) 这周昌不愧为直言敢谏、生死不惧之人,但是他竟敢如此大胆地斥责皇上,无疑是死罪一条。如此口无遮拦,出言不逊,也就是御史大夫周昌有这个胆量。 一向率性而为的汉高帝刘邦却偏偏喜欢周昌这种憨厚朴实、直言不讳的品行,他听了周昌说的话哈哈大笑,模仿着周昌口吃的语气说道:“朕期......期以为,你周昌所言发自肺腑,不愧为我朝大忠臣也!” 刘邦自周昌的背上下来,认真地对周昌施一作揖礼,感慨地说道:“周昌啊,朕有你这样直言敢谏的大臣,真乃幸事矣!” 周昌见自己顶撞了皇上,皇上非但没有发怒怪罪,反而还夸奖了自己,还未等爬起来,就赶紧势叩首谢恩,口中说道:“在下斗胆冒犯圣上,诚惶诚恐,请圣上赐罪!” 刘邦命周昌起身,对他说道:“赦你无罪。朕已打定主意,仍立刘盈为太子,封刘如意为赵王。朕打算请老弟出任赵国的相国,陪同三公子如意前往邯郸,但是相国职位俸禄低于御史大夫,你可愿意奉诏赴任?” 周昌躬身施礼说道:“臣谨遵圣上旨意。只要社稷稳定,汉室平安,臣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注解: (192)期,必定、必然之意,因周昌口吃,一说到“期”字便忍不住连说“期期”,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邓艾也口吃,一说到名字“艾”便禁不住连说“艾艾”,后人据此造出成语“期期艾艾”,表示说话不流利或吞吞吐吐。 (未完待续)欣赏佳作,点赞支持。晚上好! 感谢各位朋友赏光提读,晚上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