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寿桃
担寿桃楠溪做寿,兴送寿桃。时近年关,抑或交春伊始,一年四季,长盛不衰。山弯河畔,溪头村角,路上途中。只见行人有肩挑红布袋,沉沉的两条红布袋压弯了肩上的扁担。这就是楠溪江上的担寿桃祝寿者,也为楠溪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彩。得知正亲中有做寿的,于是就开始筹备。选上好的白谷,辗成白米。再把白米浸泡在水中两三天,捞出,放到石臼里,用石杵把泡过水的白米捣成细细的白米粉。白米粉晒干后,即放到蒸笼里,架火蒸炊。再把炊熟的白米粉放到石臼里,用石杵细细捣弄,直到成了面团,才搬出来放到面床上,四五个人围着面床制作寿桃。
制作寿桃并非难事:切一块面团,搓成短丝瓜状,用掌锋在正中搓切成相连的两段。把其中大点的一段搓成尖顶,再用手掌把这一段压为扁平形状。然后按另一段之上,尖顶染成红色,另一段压成座台状。这样就制成了寿桃。形状说是像桃子,其实更像大白鹅。大寿桃不太像桃子,子孙桃才真正像桃子。中间一个大桃子,边上沾上七八个小桃子,用彩色染料涂了,远远望过去,活生生一大串桃子。
那年我媳妇的奶奶七十大寿,已被定为孙女婿的我,就得担寿桃去祝寿。可是我还小,挑不动寿礼,只得央了我小叔挑去。去她家四十里,一百多斤的寿桃,着实让小叔劳累了一整天。她家挺客气,给小叔吃好,等到第二天寿筵罢,小叔就要回家了。媳妇虽然未过门,可是还挺惦记着我。她把供在八仙桌上的两个五颜六色的子孙桃拿来,托小叔带给我。我高兴极了,把玩了好几天,一直供在书桌上。时来欣赏这彩色的玩艺儿,直到子孙桃龟裂了才罢。
楠溪民风淳朴,做寿是尊老敬贤。从来不搞铺张浪费,也不搞三跪九拜的繁缛之礼。连向老寿星道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话都没有。只是依照自己民间朴素的方式祝贺。或者只是向老寿星问声好,献上寿桃,老寿星就已经很是感激了。几百年来,我们楠溪人,就是用这种行动,维系着亲人们之间的亲情。
我奶奶七十大寿时,亲属担来的寿桃满满地堆了七、八张八仙桌,都笼成了寿桃的大山了,而且还是七、八座呢!因为奶奶派下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我傻傻地解开放在堂前的大姐家担来的寿桃,是用红布袋装着,一袋有七十个,上面放了一扎柏树枝,还得带有柏树籽的,用红丝线绑着。寿桃嘴尖染成了红色,寿桃为白色。我搬开上面的几个大寿桃,终于找到了中间的两个子孙桃,于是就拿了放在供桌上,让人观赏。不知何时,弟妹们也拣了几个好看的子孙桃过来,一并放在供奉的八仙桌上,很是吸引人。后来,父亲托我们把寿桃送给邻居,一户一对。送遍了亲邻,还留下好几座大山。我们不时拿寿桃炒着吃,白米制作的,好香好细腻。我把一个好看的子孙桃送给了我的同学,他高兴得回赠了我一本小人书。
担寿桃祝寿,老寿星吃寿桃,看起来极为普遍的事儿,却蕴含着不少亲友的深情。有远方亲属的祝愿;有膝下子孙的祝愿;有邻里乡亲的祝愿。想必老寿星吃寿桃的开心,定能延年益寿,寿比南山了。
如今路上少了担着红布袋走亲之人,给别人做寿,也改由孔方兄传情达意了,三百、五百、千儿八百,孔方兄在当今世界可是忙得不可开交了。送钱做寿贺喜,虽然轻松,也招别人高兴,但太过钱味了,太少人情味了。我还是喜欢看到那醒目的红布袋,装着对亲人的祝福,来往穿梭于走亲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