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三国》三(新韵)
81、七绝·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周瑜诸葛不相迎,战后双方未共兵。
公瑾柴桑扶病逝,孔明此刻守零陵。
82、七绝·马超兴兵
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
马超兵起取潼关,乃父曹军未下鞍。
令到方才身遇害,何来雪耻报仇冤。
83、七绝·割须弃袍
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割须弃袍。
魏武挥兵战马超,狼烟烽火照天烧。
西凉败北局方定,何有割须又弃袍。
84、七绝·许褚裸衣战马超
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关山锦绣焕然新,全赖将军赤胆拼。
上阵脱衣成典故,沙场佳话到如今。
85、七绝·张松献图
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何有张松去献图,皆因询问赠皇叔。
西川广袤终得主,天下三分自此出。
86、七绝·落凤坡
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今朝有幸逢先主,计取西川展骥才。
落凤坡前天骤变,风声鹤唳起悲哀。
87、七绝·马超战张飞
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马超写信已投降,何有厮杀尘土扬。
三百回合生热闹,还添诸葛计谋强。
88、七绝·征汉中
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战马萧萧向汉中,征程万里去匆匆。
关山踏遍容颜老,帝业开来尚是空。
89、七绝·计夺天荡山
纯粹虚构。
骄兵之计诱曹军,天荡良宵起战云。
老将犹能开万石,蜀疆怎会不归君。
90、七绝·五虎大将
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五虎将军健似龙,关张赵马老黄忠。
开疆拓土功称世,刘备从来未有封。
91、七绝·周仓、胡班
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吴班蜀将作胡班,好个周仓不一般。
武圣相逢能大用,只惜乌有是瞎编。
92、七绝·关羽单刀会
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并非关羽单刀会,吴将持锋鲁肃行。
胆大英雄能傲物,千军万马衬明星。
93、七绝·刮骨疗伤
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疗伤刮骨是军医,老华当时驾鹤西。
关羽豪情千古颂,悠闲自在太神奇。
94、七绝·关羽麦城拒降
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麦城失落归无计,末路英雄恨不息。
且作伪降谋遁迹,突围再起待时机。
95、七绝·擒关羽
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
生擒关羽怨潘璋,演义牵出替罪羊。
戕害英雄千古恨,移花接木巧栽赃。
96、七绝·玉泉显圣、追命吕蒙
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玉泉开寺始皈宗,病死将军是吕蒙。
追命传说无据事,何来武圣显威容。
97、七绝·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曹操死后葬高陵,疑冢虚开无证凭。
防范仇人来盗墓,精心设置是常情。
98、七绝·关平
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平本是亲生子,随羽临军阵里行。
百战沙场从左右,何来慈爱认螟蛉。
99、七绝·关兴
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少时豪气世间无,当日堪称大丈夫。
可叹英年惜早逝,清名美誉满皇都。
100、七绝·张苞
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勇武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
人间有泪西风洒,蜀汉关山难再荣。
101、七绝·潘璋之死
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刚强勇猛是英雄,西讨东征立战功。
奢侈贪财难面世,平生从未害关公。
102、七绝·白帝托孤
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刘备托孤白帝城,李严诸葛泪儿横。
携扶幼主勤国政,纵马扬鞭万里征。
103、七绝·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迷宫石廓未曾出,决战全凭八阵图。
鸟翥蛇蟠龙跃虎,天崩地裂鬼神哭。
104、七绝·七擒孟获
《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三军胜败亦平常,何必七擒七纵伤。
笼络人心凭悍志,可怜兵士血成浆。
105、七绝·六出祁山
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蜀军二度战祁山,北向中原属万难。
莫道六出无胜算,陈兵守土亦唯艰。
106、七绝·《后出师表》
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托孤白帝当勤政,报主还倾忠义心。
诸葛出师遗表在,千秋也令泪沾襟。
107、七绝·司马懿与诸葛亮
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司马当时未现身,北伐三度抗曹真。
后来相遇刀枪阵,斗智厮杀难解分。
108、七绝·空城计
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三国志》上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只出现于野史中。
兵取街亭无乘胜,孔明只是退西城。
回头一算虚空事,司马当时未远征。
109、七绝·气死曹真
曹真病死于洛阳。
曹真几度率雄师,威武英明称一时。
何有将军心气短,怎如演义贬白痴。
110、七绝·诸葛亮骂死王朗
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当时王朗未出征,阵里谁来舌口争。
骂死军前添乐趣,杀人何用起刀锋。
111、七绝·诸葛亮用兵
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诸葛平生善用兵,有条不紊治军营。
奇谋妙计非常置,上下连心定胜赢。
112、七绝·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魏军兵困葫芦谷,烈火焚烧难遁出。
大雨倾盆天意定,留得司马镇皇都。
113、七绝·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北向中原徒远征,劳神费力误苍生。
当年不为开疆土,诸葛何须祈寿灯。
114、七绝·死诸葛吓跑活仲达
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诸葛未谋身后事,死尸焉会吓活人。
姜维巧布迷魂阵,司马生疑自走神。
115、七绝·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
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素怨杨仪意不诚,两强狭路起相争。
何来马岱挥刀斩,兵败文长自丧生。
116、七绝·地理大搬家
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太白移驾到祁山,又自逍遥五丈原。
或是飘零斜谷去,陈仓暗度略阳南。
117、七绝·诸葛亮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祁山北向祭七星,白帝托孤感主情。
汉室兴隆祈永久,中原未复恨难平。
118、七绝·刘备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织席卖履志无穷,天下三分驭凤龙。
北讨西征成帝业,仁慈宽厚是英雄。
119、七绝·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关山烽火书英烈,信义名节万世崇。
浩气长存千古颂,犹成武圣性精忠。
120、七绝·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横槊吟诗俱自豪,中原定鼎任逍遥。
雄才大略千秋赞,最是风流一劲枭。
121、七绝·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千古气吞江,笑傲疆场尘土扬。
八百曹营皆毁灭,文韬武略看周郎。
122、七绝·鲁肃
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志度恢宏智过人,性情豪爽有精神。
单刀赴会英雄胆,仗义疏财显本真。
123、七绝·开篇词:开篇词为明人杨慎的临江仙,而并非罗贯中所作,是清人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中加上去的。作者:杨慎(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宏词一曲后来添,道尽千秋成败篇。
笑看人生尘起落,山河依旧事移迁。
124、七绝·《三国演义》篇尾诗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烽火狼烟几百年,是非成败看人间。
分合历久须相向,起落荣枯在眼前。
125、七绝·《三国演义》
鸿篇巨著阅千年,妙计奇谋不等闲。
奸佞忠贤皆遗爱,英雄鼠辈乐翻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