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我是张天才之暗度陈仓(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题记
因为属于大额支出,所以附上了村支两委的会议记录,实际上却并未开会。村党支部书记杜先桂、村主任尹玉文、村出纳(报账资料的具体经办人)夏银华,都在票据上签了字;镇财政所,加盖了“茶亭镇农村财务中心”审核专用章;时任镇长陈应鼎,也签了“同意列支”的字……
坊间传闻,后来县上有关部门也来查过这笔资金的去向,但从手续和程序上并未发现什么问题。从此再无人深查细纠。
至于茶亭镇政府和豌豆花村如何具体安排使用这笔十五万的扶贫专项资金的,连张天才自己都讳莫如深。我也无法再多说些什么!
唉,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温床。在权力没有消失之前,只有通过公开透明的制度最大限度地限制权力的边界,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滥用权力的空间和机会。但显而易见,腐败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一点,与什么民主、什么政党、什么制度、什么普世价值……如此等等,实际上并无必然联系。
然而,张天才到底还是出了事。虽然那个时候,他早已调到县人社局,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任人社局下属的二级局劳动就业局局长,不再在乡镇任职。
那些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轿车在全社会日渐普及,道路交通日益改善,百公里的路程,基本上也就一个多小时的事情,加上政府朝九晚五的办公作息安排,所以大多的公职人员都在城区购置房产,举家居住在城里。
如此一来,除非值班或加班,大多的乡镇干部,事实上一般都不会在乡镇上过夜。张天才也不例外。
为此,公车改革前,潼城的乡镇一般都至少养着三辆公车:一辆主要供书记使用,一辆主要供乡镇长使用,一辆主要供其他机关干部使用,主要就是方便干部们上下班。但县上给乡镇配备的公车一般都只有两辆,并以编外用工方式配备两名驾驶员,车辆购置费用和两名编外用工驾驶员的工资,由县财政局统一解决。
各单位自行配备的公车和驾驶员,其费用则要由各单位自己解决。购车费用一般在十万左右,这个还不难解决:编一个项目资料,就可以套取足够的资金。问题是车辆的油修费、保险费如此等等,一年下来差不多得七八万;驾驶员的工资、社保、福利待遇如此等等,一年又少不得七八万……这些却是个无底洞。
潼城的许多乡镇依旧是农业乡镇,自有税源少,所以终不过要年年套取这样那样的项目资金,否则难以为继。这也是圈子内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只不过大家都如此,所以谁都不点破,谁也不想改变。毕竟没有谁出事。
潼城率先搞公车改革试点后,行政编制的人员都领取了车补(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们好像应该是各单位里最高的),一般都以私家车上下班。全县所有的公车收归到县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但还是给各区级部门、乡镇,核编并配备了一辆公车和一名驾驶员。
这些公车,按规矩是只能用于公务的。然而实际上,众所周知,它们往往还是成为了单位一把手的专车。毕竟领导的价值要大些,领导要办的事情要急迫些,领导操心的问题要多些……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己驾车的!
张天才在向阳镇当镇长时,按照惯例,那辆公车也主要供一把手刘春来使用。但刘春来顾忌张天才背后的胡文章,毕竟靠着跟胡文章的关系,向阳镇每年协调的许多项目和资金,虽不说不费吹灰之力,倒也的确少却了许多周折。所以刘春来很是倚重张天才,凡事也总要照顾着张天才。
问题是刘春来居住在县城,张天才则因为老婆赵妩媚不同意进城购房,所以一直住在战鼓乡场镇的自建街房处。每天上班时,公车驾驶员陆源绍便要先去战鼓乡接了张天才,再进城接了刘春来,然后一道前往向阳镇上班。回家时,则一般先送刘春来,再送张天才。时间长了,张天才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