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道士 发表于 3 天前

第四章 真假难辨

我与雷娃的相识相知,始于参加工作之后。雷娃那场轰动一时的“百岁”之举,如同烙印般深深镌刻在许多人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然而,关于他初中以前的种种壮举,除了偶尔在茶余饭后听人提及的鸡零狗碎而外,似乎很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轮廓出来。穷尽记忆,绞尽脑汁,我才整理出几段故事,但遗憾的是,其中有的张冠李戴,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纯属杜撰,有的真假难辨。当此之时,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当假时假亦真。”反正,我为雷娃写“外传”,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几分小说的元素。经过好几番折腾,我尽可能去伪存真,以飨读者:雷娃出世不久,还没享受多久唯我独尊的日子,他妈就稀里哗啦地给他增添了好几个弟弟妹妹。雷娃在家里的地位,如同过气的藏獒一般,其地位一天比一天下沉了起来。当此之时,他父亲在一次和别人玩扑克牌钻桌子时,再也没有爬起来。迫于家计,他妈顶替他爸在单位里当了正式工人,这样一来,雷娃自然就落难成了家里的小仆人:放学后要做作业、看孩子、洗尿布,拾柴火拉风箱,反正,家里的大多烂事都历史地落在了雷娃的身上。雷娃是谁呀?他可不是平地里卧着的病猫。他以《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为榜样,对弟妹颐指气使:老二大照管老三、老三照管老三四,以此类推(当然,他大死后,他妈没有再醮,不存在类推什么的),全局自然归自个儿掌管,尽管他妈也不例外。但有句俗话却说“山上有山、人上有人。”不成想,柔能克刚,莹莹竟成了能降得住雷娃的唯一。雷娃每天除了让弟妹们给家里拾柴捡煤核之外,还把他们召集起来,按照大小个排列起来搞军训:稍息立正、向左向右看,匍匐过网、爬山涉水……一场军训下来,一个个全都变成了泥猴模样。为此,雷娃没少挨母亲的毒打,莹莹妈也几次找上门来,说她家莹莹常常被雷娃他们整得像只泥猴似的,要莹莹和雷娃断绝一切“外交关系”。雷娃就是雷娃,面对他妈,他两手叉腰、一脸正气:“长子是半个父亲。养不教,父之过,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常常气得他妈直到没脾气的时候为止;至于对莹莹妈,他可就装开了孙子,姨姨叫得山响“要不是我成天罩着她,外面那些野娃娃早就让莹莹把你们家的好东西都骗了去、她早就被人家欺负死了!”其实,雷娃除了喜欢莹莹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莹莹家好吃的东西多、雷娃好的就是那一口,离开莹莹,他又该在哪找去呢?到了小弟上学的时候,雷娃已经开始上初中了。雷娃眼前终于云开雾散,呈现出了一派“解放区的天”。打上小学的时候开始,雷娃就一直变着法想在班上混出个人模狗样,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处处指手画脚,不成想他的形象不尽人意:身体瘦小不说,成天板着个趾高气扬、除了李莹莹,对谁都是不屑一顾的包公脸,一说话就抬出他老子的想当年……就此,别人早就对他嗤之以鼻了。雷娃在家里是个地地道道、说一不二的山大王,可到了学校,他就却成了个独行八角兽,惹得猪嫌狗不爱。尽管他耗尽心力坚持为班上擦桌子扫地,但最终却连班上的劳动委员都没当上。雷娃深感自己空有雷娃之名,却无雷娃之实。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只好把雷娃之实放在家里施行,而且是淋漓尽致地施行。后来,竟然发展到了说一不二、霸道独裁的地步,以致到后来连他老妈都怯他三分了。上初中以后,看到红二代、贫下中农的子女都成了“红卫兵”,连有点弱不禁风的李莹莹都佩戴上了红袖箍,而且,成天和一帮男生混杂在一起被男生众星捧月似地。雷娃羡红了眼:莹莹可是他内定的媳妇,作为爷们的自己岂甘牛后?他径自找到了校工宣队朱队长,嘶声撒气地上前质问:“为什么不让我参加红卫兵?”说着,把他大当年在部队上获得的军功章和几个荣誉证书掷地有声地拍到桌面上:“嗯?!”有用,太有用了,校工宣队朱队长当下拍板:“正规的红二代,理所当然的红卫兵!”时来运转,雷娃的雷人之举果然奇效非凡,不但当上了红卫兵,而且还强行让班主任把劳动委员的头衔赋予了雷蛙。一夜之间,人们才发现,真没想到雷娃是个爷们、纯爷们。人才、货真价实的人才呀!对于雷娃前段虎落平阳的历史,虽难辨真假,但基于姜尚落魄时屠牛沽酒,韩信不得志那会蒙受过胯下之辱,就连彪炳青史的司马迁还遭受过宫刑摧残呢,要说雷娃这样一位五百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全才,履历里没有点“走麦城”的磨难,怎能体现出“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至理名言呢?我遵循亘古不变的铁打原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章 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