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遗留的那些事
老照片上遗留的那些事[艺为欢2018-6-22]同窗情 ——赠一中136班同学文/艺为欢(新韵)
旧痕幕幕忆当年,岁月如梭弹指间。洣水河边留影伴,灵龟峰下聚才贤。昔时年少春梳面,今日情长月叙缘。莫叹韶光匆逝去,离愁一盏化云烟。 攸县一中136班毕业合影。当时社会上流传:考入攸县一中,等于一只脚踏入了大学门槛。1988年9月,攸县一中从全县择优招录135班~140班共6个班级,1990年下半年,我们进入高三,按以前老政策实行文理分班,在拆班之际,我们留下了这张合影,除学霸青、宁同学去参加少年班培训,耕、华同学转到了株洲,玲同学已经招录到电视台播音,莎同学高二去了美国,建同学去当兵,辉同学已转班,其他同学基本都来了。
文理分班后,我到了138班,但刚学不久,国家新政策实行“三南改革”,即湖南、海南、河南三省试点分四类:医农、理工、文史、地矿,我们只好再次重新分班,我因物理、语文蹩脚,又对文史类不感冒,所以毫不犹豫选了医农类:数学、英语、生物、化学。
刚入学,同学之间都非常友好、热情,我们几个相约来到学校附近的灵龟峰,在这亭子旁拍下了这张照片。前排左为作者本人,前排右刚同学,曾经的学霸,理论上他考清华应该没问题,他与我都学医农,可当年全班应届考上大学的包括两名体育生仅五个,他是一个,可惜都是大专。
后排左斌同学,全能型人才,音乐、美术、体育行行精通,尤其体育更是了得,他也是当年我医农班五名上线中的一名体育特长生,没想到若干年后的2000年,我俩都惊奇的发现:他竟然成了我的学生——学电脑!他开始有些不适应,不过后来还是认认真真、服服帖帖跟着我学,当年他的体育教学成果在全市赫赫有名,后他调入了教育局,可没想到两年前他竟然患癌症去世了,这让我们同学扼腕叹息。
后排中成同学,是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名十足的文艺青年,歌唱得全校出了名,站在舞台上,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惊艳全场,甚至引起墙外村民们的翘首争望,他后来去了县花鼓戏剧团,我也经常去他那欣赏他们排练,感受艺术氛围,还借来了《刘海赶樵》《沙家浜》两本剧本,高考前赶紧抄了厚厚的两本,甚至还自学会了数场。高考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直到2011年才联系上,得知他原来又去了深圳,在歌厅里跑场子,回来后在县城开了一家礼仪公司。
后排最右齐同学,他是一名小说迷,高度近视,印象中他戴着一副据说有上千度的眼镜,时时低着头捧着一本小说在细细啃读,毕业后就没联系,直到现在我们同学经常聚会,可一直没看过他,也没他的任何消息。
这也是1988年在灵龟峰下休闲亭旁拍摄的。左一是莎同学,她美丽高挑,与我相好,有一次她悄悄告诉我:她将去美国了,要我不能告诉任何人,这让我非常惊讶,她的信任更让我感动。后来她真的走了,不久她就从美国陆陆续续寄回了相片、名信片、美元纪念币给我,还寄来了相机给同学们用,但后来慢慢我们也失去了联系。直到2011年端午节,她回来了,我们同学都去为她接风洗尘。现在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来,前年听说我小孩皮肤顽疾,她还从美国辗转几番给我寄来了药。她现任美国联信银行行长,还担任了美国湖南联谊会副会长兼财务部长,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同学群里经常看到她组织华人举行联谊活动、为湖南灾区募捐等公益活动。
左二是兄弟班的葛同学,她与莎是初中同学,我们有些陌生,不过若干年后,她竟成了我们班的媳妇。
当年元旦晚会上,班委会给每位同学赠送的名信片。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在这样的名信片难觅其踪了,同学之间赠送名信片的方式也几乎绝迹了。而我,还珍藏着一大堆同学们曾经赠送的名信片,因为这不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而是一份浓浓的情意,一段纯纯的记忆。
作者本人1991年拍于洣水河畔,不记得当时是在夕阳里拍摄的,还是照片曝光,或是照片久存毁色的原因,无意中给这张照片添加了浓浓的艺术效果,也深深地印记了岁月的沧桑。相机是由移居美国的莎同学寄回来的,当时非常好奇,美国的相机与中国不一样,拍出的照片只有中国照片一半大,当时全班同学都拿着这珍贵的相机拍摄了很多照片,留下了学生时期太多的记忆。
求学时的部分证书。
1992年作者本人的准考证。当年“三南改革”,医农类最尴尬,全国高校招收比率极少,堂堂一中两个医农班百余人,可上线不到10人,印象中当时只有一名学生刚压本科线,天天吹吹唱唱、沉迷在音乐中我,落榜是情理之中的事了。1991年下半年,我来到二中复读,刚学一个月,上面政策不容许复读,理由是复读对应届生不利,并且会把高中学制三年拉长到了四年、五年甚至更长,无奈我们复读班解散,我打起包裹回到了家中,正值家里开始建新房,我就烧窑、做砖。不久后,又接到通知,可以复读了,并且全县只有两个校外基地有资格招收复读生,一个在县城由一中主办的东山学校,招文史地矿专业,一个在酒埠江由三中主办的红杏学校,招理工医农专业,我就来到了红杏。
学校是临时安排在小山坡上一废弃的厂矿里,我们130多人坐在一大礼堂(可能是食堂)里求学,黑板就立在一条凳子上,从最后面望到最前面,也得有近30米远,天天除了吃睡,就得呆在这礼堂里学习,一年下来,我只认得旁边几个同学,老师是谁我几乎没印象了。因医农类没有语文课,刚入学不久,学校接到通知:凡语文毕业会考没达到65分的必须重考,且成绩不记入高考成绩。我当年只有63分,无奈只好从紧张忙碌中抽出时间准备考语文了。不久学校又接到通知:医农理工类必须增考政治,100分计入高考成绩,我们又得找出政治书开始记背,这样数学、英语、化学、生物四门150分,加政治100分,总分共计700分,当年我考了582分,若是现在虽然上不了清华北大,但进985大学是绰绰有余,可当年又有新政策出来了:复读生的分数线比应届生提高30分达到了599分!而当年老三届的遗老遗少比比皆是,医农类招生比例却不到10%,而分数线破天荒又比应届高出一大截,我再次落榜了。虽然后来有高校招收自费生,但在我们心中,自费生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不包分配,与“读书跳出农门”的传统理念相悖,这是我无法忍受的,也是很丢人的,所以我得必须考公费,从此我再次踏上了漫漫的求学征途。
2011年国庆,我们组织了毕业20周年聚会。2日上午,同学们陆续来到县城东门的自由空间茶餐吧。因为这是第一次聚会,绝大部分同学都从没见过,所以当时每个同学的到来,都会引起在座所有同学的一股兴奋、激动。20 年呀,岁月在我们每个人脸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曾经的风华少年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虽然同学们都或多或少有些变化,但大家都凭着记忆仍能很快认出彼此。大厅里同学们坐下来后都真诚的互吐情怀,叙说着数年来的幸福、辛酸、收获、付出。欢迎宴上,气氛极为热烈、融洽,二十年的相互思念之情倾刻融化在这几杯红酒之中。后来大家在班主任易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在这共同度过三年人生青春时光的一中校园,看到已经“面目全非”美丽校园,那栋房、那棵树、那坯土、那根草,无不勾起大家在苦苦追忆着青春岁月里留下的那些往事。晚上举行晚会,大家虽隔二十年,但心中珍存的友谊让彼此都不陌生,都能自由自在在歌厅里狂欢。
2016年6月25日,恰逢莎同学从美国回来,我们举行了毕业25周年聚会,也请来了班主任易老师。当我们相互品读着眼前彼此的脸庞时,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是呀,岁月无情谁又能奈何得了?二十五个年头,生命中的四分之一,匆匆而过。虽然光阴让我们白了须发、旧了面孔、伤了回忆,但大家都仍然还在固执地认为,你还是从前的你,我还是曾经的我,我们在彼此眼里都依然年轻。最后我们统一着文化装,在校内教学楼前的文化石前合影留念。
2018年6月6日,莎同学(前排中间)回家省亲,不过这次她来到了株洲,还约来了兄弟班的几名同学,也是她的儿时伙伴。雅号Just(前右三)虽然是兄弟班的,但后来与我同分在医农班,她活泼可爱、娇楚动人,是班上男生热烈追逐的对象,我当时也心动了,神差鬼使地也偷偷给她送出了一封情书,可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信,直到27年后的这次聚会,我问起她这事,她竟然称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唉,也许正如亮同学笑我:我写的那封情书可能还真的没署名吧。艳同学(前右二)也是兄弟班的,与我同行,2016年我们在北京相聚,她正被教育部派往澳大利亚访学,在北师大进行访前培训,她专门请我和老婆到北师大吃了几次自助餐。亮同学(后右三)也是兄弟班的,早闻其名,不识其人,今晚他也终于来了,同学相见,从不陌生。
几张老照片,留住了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珍藏着生命中的难忘记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捧出来细细品读,美美回味。是呀,同学就像一杯浓烈的白酒,晶莹剔透,纯真无瑕,这杯酒存放的时间越长,他的香味就会愈加绵长,当我们相聚时,他会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壮怀,当我们离别后,他又会成为涓涓细流,源远流长,日久弥香……
[作者:易威环,字大斌,笔名艺为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教师,民革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株洲市作家协会会员,株洲易氏联谊会秘书长,湖南君度信息科技系统架构师。爱好文学、诗词、楹联、音乐、竹笛、公益等,曾荣获青年歌手大奖赛冠军。]
文字沉厚,感悟深切,学习欣赏,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文字沉厚,感悟深切,学习欣赏,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邓仲祥 发表于 2018-7-2 06:21
文字沉厚,感悟深切,学习欣赏,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谢谢邓总欣赏!: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