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审美,请走开! ——从乌青“废话诗”走红网络说起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这种曾被网友视为“废话体”的诗歌,最近随着作者乌青诗集的出版,又火了起来。因其诗以极度白话像自言自语又像唠家常的口吻写成,有网友调侃“读你的诗还不如打开电视看广告”“李白杜甫一定会泪流满面” 。更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诗歌是在“浪费纸” 。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仅《全唐诗》卷就收录唐、五代诗4 . 89万首,作者2200多人,这些或清俊飘逸、狂放不羁,或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美丽诗篇,代代相传,不知给国人带来多少雅致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铁肩担道义、为民鼓与呼的价值引领。古典诗歌也凭借凝练的语言、典雅的气质、艺术的审美、深邃的意境,成为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和精神气象,成为世界文化之林的璀璨精华。 再看“废话诗” ,真善美的精神导引被粗鄙无聊的个人琐碎趣味取而代之;富有深意的审美鉴赏,却沦落成为展示“我是无知我怕谁”的艺术丑陋。从赵丽华的“梨花诗” ,到车延高的“羊羔体” ,再到先锋诗人乌青的“废话体” ,这些所谓的诗歌,语言苍白毫无美感,意境鄙陋俗浅,精巧构思也成为空谈。让这样的作品大行其道,无益于社会审美品位的提升。窃以为,这不是在创作诗歌,而是在糟蹋诗歌。 这些年,在文艺面对市场的汹涌浪潮中,一些人的价值导向、审美品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庸俗化、低俗化倾向。不少影视、文学作品,过分追求市场效益,艺术审美逐渐被粗鄙粗鲁、暴力凶杀,甚至是低级趣味所取代,社会效应让位于市场逐利,价值迷失、道德失衡,给社会带来了不少负能量。因此,我们更应该站在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价值观正本清源的高度,对这种所谓的“废话诗”开展批评,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让庄严优雅的审美观念得到积极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