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全国各地的迎春庆祝活动安排相继出炉,各种精彩有趣的过年计划也开始在人们脑海中盘桓。然而,近日有消息传来,出于“安全考虑”,浙江杭州九大寺院,包括千年古刹灵隐寺、净慈寺等,今年除夕夜将取消烧头香活动。另外,上海豫园新春民俗灯会、松江方塔园元宵灯会等此前也宣布将停办。这让很多想亲身参与活动、感受一下年俗文化的人难免有些失落。一些群众质疑:“少了这些年俗节俗文化活动,年味儿节味儿岂不更淡了?”“今年不办难道明年也不办了吗?难道就让它消失了吗?”于是不少人诟病地方管理部门有“懒政”之嫌。 年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的亲情、乡情、爱国情、民族情,特别是春节,老百姓极为重视。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洋节的冲击,人们普遍的感受是,传统节日的节味儿越来越淡。对此,很多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关注传统节日,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历史文化、庆祝活动的挖掘力度,以期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使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持应有的生命力,唤起大众对节日的民族情感,过好传统节日。经过各方努力,包括在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放假等方式,近两年各地的年味儿、节味儿有所回升。在年节期间组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对于大力弘扬年节民俗、让传统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种情况下,某些地方“因噎废食”而断然“一刀切”地取消一些文化活动,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不但让老百姓少了享受文化生活的机会,也对守护我们的年节文化不利。 无疑,对于参与者较多的大型活动,安全绝对是个大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大型活动中安全事故尤其是人群拥挤引发的踩踏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故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前不久,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事件也带来了血的教训,在浓重的悲伤气氛还笼罩在国人心头之时,事事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本无可厚非。然而,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安全固然重要,但因为“怕出事”而对这些活动一禁了之,让市民“有节难过”,恐怕也是另一种责任缺失,绝非最佳选择。不可否认,大型活动中游人较多,必然会有安全隐患,如何确保老百姓的人身安全,的确是个很难解决、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怕”就一味禁止,否则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文化活动越来越少,这与中央倡导的为百姓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宗旨亦相违背。 事实上,在停办“大潮”中,也有“逆流而上”者。参与最多可达60万人次的南京夫子庙灯会以及济南大明湖新春文化庙会今年照办,已阔别两年的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也将回归,相信它们已经为现场秩序的维护做好了充分准备。笔者以为,也许,“取消”“停办”是出于各种复杂原因,也并非全都是所谓的“懒政”,但事实上,比之“禁”,某些管理部门下大力气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管理节庆活动,增强应对大型活动安全问题的能力,完善安全事故的防范机制,显然更能有效服务老百姓。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过一个热闹、开心、有底蕴又安全的春节,这也有助于让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生动展示广大人民精神世界的传统节日文化绽放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