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这几天,接连出现关于古村落被拆的新闻 【观点】杜绝此类事件,只有彻底纠正某些官员扭曲的政绩观,加大对违法的惩处力度 山西泽州为开采300万吨煤拆了明清古村,河南新郑为建保税区拆了六百年清代古村落……这几天,接连出现的关于古村落被拆的新闻,在中央刚刚出台继续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扎眼;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强力反腐的背景下,更引发人们深入探究其中的因由。 本来,关于古村落消逝,是算不得新闻的,因为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像山西泽州的半坡古村被拆,其实已事发近10年;河南新郑的霹雳店村被拆,还曾登上去年初的央视《焦点访谈》 。近年来,一些单位和部门损毁古村落的冲动和步伐从没有停止,而且即使有强势媒体的介入也无法阻挡。“中国10年消失90万个自然村”“每天消失近百个村落”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著名古村落保护专家冯骥才提供的数字,令人震惊和痛惜。 所幸,当前全社会保护古村落的意识已经在逐步提高。从国家最高层面来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切实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 ,还提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正是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强调。 其实,古村落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并非不懂。但在现实工作中,在他们眼中,与300万吨煤这样近在眼前的巨大物质利益相比,与保税区这样风光体面的显著经济成果相比,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往往因为不能马上变现,不得不处处作出让步乃至牺牲。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扭曲的政绩观的指导下,疯狂的推土机推掉了一个又一个上百年或上千年的古村落。我们旧有的家园,纷纷变得面目全非;我们的童年记忆和乡愁,又该到何处安放?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扭曲的政绩观背后,往往伴随着违法和腐败的可能。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 “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 。很多古村落本身就是文保单位,在被拆过程中,这些规定为什么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是有关单位和部门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有法,为什么不守法?违法,为什么不追究?甚至,在征地、拆迁等过程中,有没有官商勾结、暗箱操作引发的腐败?这都值得我们深究。 最新的情况是,山西当地官方已经就为300万吨煤拆掉明清古村落一事作出公开回应,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整改。这当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终究已经无法挽回古村消逝的命运。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只有彻底纠正某些官员扭曲的政绩观,加大对违法的惩处力度,古村落的命运才有可能真正迎来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