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多部仙侠、武侠、古装电视剧被吐槽“渣特效” 【观点】 特效令故事中的超现实内容变得清晰具体,关键在于应用是否遵循逻辑 特效滥用难出好作品,吸引人仍需内容至上 电视剧《少年四大名捕》播出首日收视率位居索福瑞CSM50榜单前五,播出当晚的相关微博却多有吐槽,不少观众表示“假”“特效太渣”“像在看大型真人动画片”。笔者观看了部分内容,以为剧中呈现的更像是游戏机或特摄片中的场景,人物打斗起来光电缭绕,并未见多少武打动作,输赢全凭谁的特效多。 特效多、效果差,似乎成了这几年不少仙侠、武侠、古装电视剧共同的“槽点”。比如,一个以道家文化为背景的仙侠故事,主人公捉妖的法阵中出现了十二星座图案;一只灵狐在同一集中可以由动画狐狸、宠物狗、玩具狗等多个形象轮番演绎;一个特效制作的蝴蝶形象,《笑傲江湖》中用过了《古剑奇谭》中继续用;有的古装剧后期加了花田、夕阳等特效景观,却被观众一眼认出“是假的”;一些绿幕拍摄的情节与背景融合后,人物要么周身残留“光环”,要么脸缺了一块、头发少了几缕。为何在特效并不发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像对奇幻场景、武打场面的表现手段都十分有限的条件下,人们观看《西游记》等神魔剧和《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剧并不觉简陋,如今许多充斥特效的作品,反而令人观后倍感粗糙?笔者以为,廉价特效的滥用是症结所在。 廉价的并不仅仅是投资,还有制作者在特效应用中投入的艺术理念。影像表达将人们的想象付诸视觉,叠加于影像图景之上的特效,应该是这种想象空间的进一步延展。如果说影视剧让文字有了声音和画面,特效则令故事中的超现实内容变得更加清晰而具体,它可以是一双翅膀,也有可能成为沉重的包袱,关键在于对它的应用是否遵循逻辑。强大的想象力只有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来支撑,才能令情节获得真实感。比如对武侠人物的招式表现,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有关天人关系的理念,不循逻辑随意添加,不仅会带来虚饰浮夸之感,还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氛围。比如将“剑气”演绎成一道激光,或把打斗场面表现为一系列爆炸,显然是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之上的想象,丝毫不具有中国古典意蕴,这种特效的添加就是无效的。人们观看没有特效的影视剧,还可以从听觉、环境等因素中获得想象空间,廉价的特效泛滥之下,人们的想象空间反而被窒息了,这种特效有不如无。 有的影视剧不仅在特效的应用上毫无逻辑,连剧集拍摄本该做的功夫也没有做到。比如,一个情节明明可以从自然中取景,却要用特效景观来表现,给观众造成不自然感;在武打场面中,由于有了特效辅助,不再采用以往武侠剧中的武打设计,只让人物摆几个Pose,或索性一片“电光火石”,只见刀剑不见人影,如是敷衍而过;更有甚者,连剧情、台词都成了浮云。观众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的粗糙,不仅因为加了廉价特效,更是故事本来粗制滥造,又被不恰当的特效放大了缺点。 据笔者观察,目前大部分仙侠、武侠、古装电视剧中,特效投入成本低,只被当成宣传噱头,起不到提升观赏效果、丰富剧情、形成独特审美风格的作用。而在一大批优秀的网络小说、电脑游戏中,绚烂唯美的景观已比比皆是,许多想象瑰丽的仙侠、玄幻小说、游戏正在投入影视剧改编,特效应用观念的落后,让影视剧这种本来具有视觉表达优势的艺术形式无用武之地,如果不改变这种以特效为装饰的态度,影视剧在视觉和题材上的突破将严重受阻。反过来,有了特效就可以敷衍剧情的想法更不可取,好的故事、充实的内容是任何先进技术、高超特效都无法代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