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北大文学博士、硕士团队创作网络小说遇冷 【观点】 研究网络文学生产过程,研究者需当一回真正的写手 网络文学研究需从“试错”开始 一群北大文学博士、硕士集体创作的网络小说,收藏数、点击数竟然不如普通写手。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开设的“网络文学研究与写作”选修课上,一个由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名为“哨子”的创作团队,在创世中文网创作的小说《妖店》,从去年10月连载至今,更新87万字,收藏数200多个,点击数1.5万次。惨淡的阅读量成为网友的笑谈,因为一万多点击数,是一部受欢迎的网络小说一天就能达到的。 虽然“哨子”团队已经说明,创作《妖店》是为了对网站的管理系统、创作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但这部专业创作、已经签约、每天定时定量更新的作品为何无人问津,仍然值得讨论。笔者阅读了这部小说的试阅部分,发现小说选择了“玄幻言情”这个类型标签,但其从叙述文字到情节内容,都没有“性别”。 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等网络文学平台都有女性频道,红袖添香小说网、晋江文学城是主要面向女性创作阅读群体的平台。与传统文学不同,在网络文学写作中,性别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女性向作品是其中一大类型,情节内容一般指向女性情感心理,语言多有明显的女性特点。普通写手很少有意识地考虑性别因素,因为个体创作本身就带有性别特点和个人风格。“哨子”团队选择了“言情”,意味着选择了以女性为主的阅读群体,而集体创作这种有一定公共性的写作方式,决定了其话语方式的男性化或无性别化,以及内容的非个人化,即使团队成员都是女性,也很难创作出女性向作品。《妖店》更是一开篇就描写了兵荒马乱的战争场面,这与读者对“言情”的阅读期待不符。报道称,“哨子”团队的写作者已从最初的4人增加至13人。写作者越多,个体差异越难调和,作品将越趋向无性别、无风格。而鲜明稳定的风格,是网络文学吸引和维系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哨子”团队的创作实验,离“网络文学”越来越远。 可见,“哨子”虽然是一个有专业背景的创作主体,但进入网络文学创作领域,他们依然可能是个初学者;而且,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写作和阅读终究是个人化的行为,集体写作在创作规律上仍有较大的磨合空间,难以引人注目也就不足为奇。 笔者以为,对于一部已经完成的网络文学作品,专业研究者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但深入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过程,研究者可能至少要当一回真正的写手才行。网络文学创作其实是一个长时间、不间断的“试错”过程,写手的创作、发表、与读者互动等每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实验:一次更新多少?一天更新几次?几点更新读者最多?每一章停在哪里最让人牵肠挂肚?为什么有的作品点击不少,评论却不多?为什么有的情节写来轻松,读者也买账,有的情节写得费劲,读者却不领情?种种疑问都在无数次“试错”中得到回答。 网络文学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试错”机体,玄幻、修仙、宫斗、穿越等类型,是成千上万写手在与市场的长期磨合中找寻到的最受读者欢迎的写作题材,无数写手的“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别出心裁”遭逢冷遇,淹没在“试错”的洪流中。各大网络文学平台首页那些亮眼的名字,没有一个不是在长期的“试错”中摸爬滚打而来。从这个角度看,“哨子”初次投身网络写作就能与网站签约,这已经是网络文学对其专业性的肯定了。 不难推断,对于网络文学生产的研究可能是一项漫长而琐碎的工程,它对此后开拓新的类型模式、引入新的内容,减少机械复制、跟风模仿等不良倾向,为读者输送更有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将大有裨益。网络文学创作、研究都需要专业性,但更需要的是创作经验,这项研究如能从“试错”开始,如能吸纳已有长期创作经验的写手参与,将会更加直接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