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随着清明节将至,有不少商家窥准商机,纷纷在网上开网店提供“代客扫墓祭祖”服务,甚至可以给客户现场“直播”祭拜过程,收费从百元至万元不等。然而,“代客扫墓”服务虽然网店数目众多,却鲜有人下单买账。 “代客扫墓”遭冷遇,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其折射出的是,在清明祭扫中亲情是最重要的。因为祭扫已故亲人的墓地主要是寄托哀思,人们无法接受“代客扫墓”的业务;即使清明有事不能来,可以换个时间亲自再来,用不着花钱请人“代客扫墓”。事实上,清明节祭扫是为了纪念和感恩已故亲人,强调用心祭扫。如果请人“代客扫墓”,在某种程度上是把清明祭扫商品化了。把对已故亲人的怀念用金钱来计算,无疑会使孝道打折,甚至是对已故亲人的不尊重,难以对子孙后代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更失去了清明节应有的文化味道,不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然,各人各地的条件不同,不可能要求人人都亲自到墓地祭扫,特别是因特殊原因不能回老家祭扫的人想请人代扫墓,也完全可以理解。问题是,清明祭扫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代客扫墓”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买家和卖家之间没有亲情或感情基础,丧失了祭扫祭拜的本质。同时,清明祭扫的核心是亲情的延续,而“代客扫墓”虽然同样可以完成清洗墓碑、献花等事情,却没有亲情在里头,这种缺乏亲情的行为自然难以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因而,祭扫已故亲人还是自己表达心意为好,但也不必非要到已故亲人墓前跪拜,只要有追念之心足矣。比如,身处异地、路程遥远的子孙们,完全可以通过采取“网祭”、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望家乡遥而祭之,大可不必兴师动众,费奔波之苦。甚至还可以在清明节期间,给孩子讲述老人在世时给予小辈的爱,教育孩子有爱心,敬老爱老,传承老人的遗愿。开展这种“绿色扫墓”,既文明庄重,典雅节约;又避免了因燃放鞭炮、焚香烧纸引发火灾隐患和污染环境,更倡导了清明祭扫文明新风尚。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清明祭扫的方式理应更新,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迈进,向新礼仪、新风尚迈进。从这个角度上讲,清明祭扫,没必要请人“代客扫墓”,完全可以采取简便、新颖、文明、低碳的“绿色扫墓”方式,破传统陋习,树时代新风,使清明时节的祭祀活动多一些缅怀、思念与文明,少一些挥霍、浪费与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