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搭建配送平台,请群众“点菜下单”,百姓喜欢什么文化产品,政府就送什么,受到市民点赞。政府公共文化产品配送请市民“点单”,可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制度创新。政府通过购买文化产品及服务,促进基层、社区及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繁荣,更是一件大好事。它的经验,关键就在于政府没有“闭目塞听”,做了调查研究,从而对症开了方子。 不妨来看看它是如何“起承转合”的。“十二五”期间,上海完成了203家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为文化产品的配送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单一,完全由政府文化部门说了算,政府配送什么,群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文化资源与群众的需求不相匹配,市民对此不甚满意。在广泛纳谏的基础上,政府部门用一系列举措改进改善了公共文化服务。 这些举措,从优化服务网络、丰富文化产品到完善供需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且不再是简单的行政部署,而是灵活地、综合地运用了市场调配的机制。比如说,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网络,满足不同需求,是为“布网”;统一发布文化配送“菜单”,供所有社区“点单选菜”,市民也可超出统一“菜单”按其意愿“点菜下单”,政府尽量满足,是为完善“供需”;将市级文化配送主体从过去6家单位形成的垄断扩大到目前的107家,促进竞争,文化配送经费的拨付方式由过去“拨款制”变为“购买制”,则是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与文化质量。尤其是“购买制”不是放任的市场化,而是有评审、评估等总体把关的优化——所有配送产品在完成招标和评审后,先付70%资金,剩余30%费用须经第三方绩效评估及听取市民的意见后再酌情支付,质量或服务不达标要扣减费用,直至列入“黑名单”,取消配送主体资格,这样的方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公共文化服务既要有量,更要有质,这个“质”就是群众喜欢,全由政府做主、包办的文化服务,常常是量大质小,量足质轻,道理很简单,“萝卜青菜,各人喜爱”,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是五彩斑斓和多元的,如果政府文化部门闭门制订“菜谱”,显然不能满足市民需要,还会造成文化产品及公共财政的浪费,多听市民意见,把“点菜下单”的权力交给老百姓,公共文化服务才更有质量,深受欢迎。当然,这样做比较麻烦,会增加政府工作量,但把最好最受欢迎的文化送给百姓,政府多担责任,非常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