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电视剧《古剑奇谭》周播一月热议不断 【观点】 观剧行为已变,对粉丝过度消费并非国产电视剧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 根据同名仙侠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已在湖南卫视以每周4集的进度播出一个月,期间不断引发热议,几乎每周都有若干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门话题榜。此前业界一直探讨的国产剧周播形式大于内容,制作方式、剧集容量不适应周播等问题,似乎正在得到某种回答。 《古剑奇谭》的热播是国产周播剧的逆袭吗?曾有业界观点称,电视剧日播乃至每日3集到4集连播的方式,长期以来培养了观众的观剧习惯,这已成为国产剧周播的障碍之一。而《古剑奇谭》锁定的观众,恰恰是在日韩剧、英美剧的千锤百炼中习惯了等待的青少年,适逢暑期,加之游戏本身已积累了大量粉丝作为其改编电视剧的潜在收视群体,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但细究此剧红火的原因,又不得不注意到一系列怪现象,比如,冲上话题榜的话题多与电视剧内容无关,仅剧中演员主持发布的话题就有“心疼苏苏”、“马小兰美呆了”、“乔少恭娶我”、“我们都爱大师兄”等,均为演员借助个人庞大的粉丝群体令话题上榜;有限的视频截图在网友微博中重复发布,配以各式恶搞和吐槽;有限的剧集片段被网友配以各种歌曲,剪辑制作成众多MV;演员多年前的电视剧作品、微博、综艺视频被重新打捞、传看。这很难说是电视剧本身的成功,更像是游戏粉丝、演员粉丝以电视剧播出为由的集聚,及其引发的过度消费行为。 另外,剧集播出至今,从每集50分钟至60分钟缩水至每集30分钟至40分钟,加上大段前情提要和下集预告,观众可看的新内容减少;与此同时,合作播放此剧的网络视频平台,则把尚未播出的剧集中精彩情节剪辑成1分钟至3分钟不等的“小片”陆续放出,吸引持续点击,加上各种版本的预告、片花,严重的剧透已令剧集内容呈现出碎片化、非情节化、无逻辑的态势。一大部分观众由于玩过游戏,故事走向、人物命运并不是他们关心的。这部电视剧更像一系列话题的不断发起者,相关讨论则早已漫溢出剧情的边界。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在一个搭载有“弹幕”效果的网络视频平台,观剧者的吐槽可以实时呈现在画面上,由于评论众多,以至于遮挡整个视频播放窗口,而很多网友为了“围观弹幕”,会不厌其烦地“二刷”、“三刷”有限的剧集,并把因“弹幕”遮挡而“看不见脸”的演员奉为最受欢迎的人。 至此,观剧行为已经发生了异变,从个体行为变为社群行为,其黏合人际交往的作用远远大于传达内容。虽然这种社群行为给电视剧带来了持续的关注,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作品本身及其周播模式的成功,而恰恰凸显了国产电视剧在日韩剧、英美剧环伺,网络媒介传播日渐强势的夹缝中的生存困境。为了提高关注度,电视主动放弃自身作为比网络更有公共性的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比如固定时间、时长播出,广泛的受众群体,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在《古剑奇谭》热播的“虚火”之下,电视仅仅是内容提供者,真正的传播是由微博和网络视频平台完成的。由于改编作品生产、消费严重依赖原作,电视连内容提供者的身份也显得模棱两可,整个播出环节几乎等同于营销,而营销的客体,即电视剧本身,已呈现出故事内容被悬置、掏空,观众想象力被预支、透支的窘境。 依靠自媒体、粉丝、口碑效应多点辐散式传播,的确可以提高传播效率,扩大受众范围,但笔者以为,电视剧制播机构过度依赖这种方式,无异于在与优质日韩剧、英美剧同台角逐的境遇下自甘人后。应该看到,《国土安全》《来自星星的你》等为中国观众所喜爱的国外电视剧,都是以内容丰赡、人物丰满、情节扣人心弦为第一要义的,在游戏改编作品、粉丝过度消费的模式下,制作团队的专业能力、播出平台的媒介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非国产电视剧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古剑奇谭》周播的红火对于国产电视剧制播仍缺乏正面的参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