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光是京城一地,就先后有8个演艺界名人因吸毒被抓,从导演到编剧,从歌手到演员,几乎各个行当都占全了。而他们所说的一个共同借口,就是为了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找创作灵感” 。 乍一听,还让人挺感动的,人家为了艺术献身,居然连毒品都敢吸,真有点“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勇气。可是,这样的理由实在经不起推敲,倘若他们的说法能成立,岂非古往今来有成就的艺术家,更应是瘾君子,更应终日在喷云吐雾里找灵感?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逻辑?真是可笑之极。 平心而论,从事艺术创作确实需要灵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到哪里去找灵感则历来是见仁见智,言人人殊。 热情地拥抱生活,真诚地投入生活,灵感就成了生活的宝贵馈赠。杜甫一生写诗的高峰,恰恰是他处于生活低谷的“安史之乱”时期,他与无数难民一起逃难,一起挨饿,水深火热,颠沛流离,备受兵荒马乱之苦。生活的悲惨却带给他诗的灵感。多年之后,杜甫还不无得意地写道,“忆在潼关诗兴多” 。陆游40岁前,写的多是风花雪月的诗,46岁到54岁,他来到抗金一线,金戈铁马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形成了豪放悲壮的诗风,也成了他创作史上最有成就的丰收期。“诗家三昧忽现前” 、“落笔千言不加点” ,就是他灵感如潮的真实写照。 拥抱自然,“得江山之助”,也是灵感来源之一。唐代著名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后,受山川日月之熏陶,灵感喷涌,佳作迭出。《文心雕龙》中也说:“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则说董伯仁“动笔形似,画外有情,足使先辈名流动容变色。但地处平原,阙江山之助” 。可见,拥抱自然也能激发创作灵感,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都深受其益。 灵感还有一个特点: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宣和书谱》记怀素“一夕,观夏云随风,顿悟笔意,自谓得草书三味”,于是书法大进,遂“若惊蛇走笔,骤雨狂风” 。其实,怀素所以能“一夕得之”,是他长期探索、思考、琢磨的结果,许多艺术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寻觅一生,苦苦难求的灵感,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只要我们随时留心,都可能会无意中激发创作灵感,进而催生佳作。但无论如何,吸食毒品者是无法获取真正的创作灵感的,那只是一种换取神经短期兴奋的恶性刺激,最终结果只能是自残其身、自污其名。 退一步说,一个艺人如果实在没有创作灵感,走到了江郎才尽那一步,不如干脆改行,天底下可干的事情多得是,编剧经商,作家从政,歌手办学,演员开店,都有成功的先例。打着“找灵感”的幌子去吸毒,不是献身,而是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