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像一阵和煦的春风,让整个大地从隆冬中苏醒;您像一片飘零的黄叶,带来五谷丰登的金秋;您像一道万丈光芒的霞光,开启了我懵懂年岁的求知大门。”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诗句激起内心涟漪,让回忆打开感恩之门,让我们把敬意献给天下师者。
在五千年相沿不废的文化谱系里,尊师重教始终是一抹价值底色。《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弟子三千的伟大成就,有教无类的光辉理念,在世界教育史上熠熠生辉。及至今日,现代中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发展决定文明程度,“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智慧的种子,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梦想的彩虹,需要思想与知识的启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推开学生,自己被碾在车下,她失去了双腿,却保护了孩子;“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教授在新疆支教期间不顾病情恶化,坚持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他失去了生命,却让民族关系生机勃勃;“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20余年坚持为学生摆渡,撑篙划船的动作做了近4万次,他没有锦衣玉食,却把留守儿童摆渡到梦想彼岸……留给自己满头霜发、无数细纹,却让学生们在成长中亲吻快乐,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能看见精彩未来,这是我们时代“好老师”的生动诠释。 在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中,总能发现老师精耕细作的足迹;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崇高位置留给老师。著名教育家徐特立60岁生日时,身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致信祝贺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居里夫人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仍不忘少年时代的老师欧班,在华沙镭研究所开幕仪式上,她在社会名流的簇拥中把欧班老师推向主席台。这种感恩,不仅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情感,更说明老师对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然而,在经济社会的双重转型期,教育领域有些问题值得反思。一方面,“师德问题”引起舆论关注;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教师收入普遍不高,更是凸显出教师的权利困境、待遇困境。如何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既需要教师涵养为师之德、具备仁爱之心,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需要全社会给予教师更多关怀,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 1871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总参谋长毛奇说过这样一句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今天,对于在现代化征程上爬坡过坎的中国而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包含着未来世界的可能性,惟愿更多良师去呵护这种可能性,使之成就五彩斑斓的中国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