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乡下教师,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家门前的那条小路。
由家门前行两百余米,经邓家潭过阳公潭,再经过桐油冲垭上就到了乡道水泥路面,我经常是一天两次经过这条小路去学校上课,或到乡卫生院看病或到乡集市上购物。我的孙子也是沿着这条小路上学的。这是我家的小路,也是我家以上人家人的小路。
可这里原来并没有路,是条沿溪的溪坎,叫大港,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条林荫中很少有人走的羊肠小道,潭边有老人垂钓,后来,林子砍了,溪的上边建起了一栋连一栋的房屋,灰色取代了绿色,人多了,溪坎上便走出了一条路,走的人多了,随后,小路便成了大道,前几年,随着小路的扩宽,慢慢游、三轮蓬蓬车、摩托车、人力板车等各种小型车辆从这条小路流进流出,年长日久,不堪重负的小路渐渐变得坑坑洼洼,下雨一滩水,天晴灰满天,人走在路上,当车经过时,溅起的泥水喷洒得满身都是。每当下雨天走过这条路的人心里总是嘀咕着:“这条小路也该修了,农村乡村道路改造都几年了,乡道早已都打上了水泥路,现在就不能花点钱把这条小路整平吗?然后打上水泥或铺上柏油吗?厅堂要漂亮,厨房也要漂亮啊!”
没想到几个月后,人们心里嘀咕竟成了现实,村里在县里、市里争取到了资金,村委会研究决定,马上着手整修家门前的小路并打上水泥路面,并且说干就干,掘土机开来了,铺路机、压路机也尾随而来,乡村沸腾了,有力的出 力,有工的出工,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到二个月,路面硬化的前期工程就完成了,随后,那水泥裹着的砂石像颜料一样抖落在路面上,经过震动机的震动,抹平,眼前的小路立马就平了。宽了。20多天后,路面完全硬了。接下来是路边的禄化,刺槐树、樟树、山茶花、杜鹃花、苦楝树纷纷在路边落户。现在小路上一天到晚更欢了,小四轮、三轮车、摩托车、慢慢游等车辆在新路上飞来飞去,因运输建材物资方便,修建房屋的也多起来了,仅去年下半年就建了四栋两层楼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房子,路好了,买车的也多起来了。看着我们的小路一天比一天靓起来了,我心里像喝了蜜似的乐开了花。
小路靓了,散步的人就多起来了,晨光中晚霞里,爷爷奶奶们会指着灿烂的杜鹃和绿得发亮的樟树叶、桂花叶告诉孙子,那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树。而我每次经过小路,总要深情地多看几眼,小路啊小路,你记下的不仅是变化中的发展,也是发展中的和谐,你见证了农村旧貌换新颜的进程,也见证了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了,你的芳容在向人们显示,农村的变化将会更加浓墨重彩,发展也会更加蓬蓬向上、欣欣向荣。前几天,我沿着小路散步到乡道水泥路上,计算一下,比原来步行一趟少花了8分钟,在水泥路上散步,人感觉到格外的轻松、心旷神怡。我知道,我的小路正通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