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6|回复: 0

35 海龙风雪

[复制链接]

93

主题

11

回帖

15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33
发表于 2016-9-8 1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送走母亲的当天傍晚,新兵连离开察院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背着背包向南关汽车站开去。行至西城门口,路旁有欢送人群,敲锣打鼓的高呼口号。公路沿线,不知有多少辆汽车一字儿排开。我们按顺序上车,放下背包,一个紧挨一个坐在各自的背包上。汽车刚刚开动,看到三哥推着自行车站在路边,我喊了声三哥!他向我招手,汽车很快开走了。车队经过柳泉铺,在柳泉铺上中学的大侄德志,在公路边跑着喊;叔啊!叔啊!我听到喊声忙答应,汽车飞快开过去了。我一人当兵,牵动全家,德志那年十三岁,他自小失去父亲,是个苦孩子。
汽车到达南阳,南阳西峡等县的新兵车队,在这里汇齐。夜幕降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车队、像一条长龙,亮着车灯,沿许南公路东去。十二月下旬的夜晚,大家坐在敞篷车上,由于紧紧拥挤,并不感到寒冷。拂晓前,到达许昌。上午十点,我们登上闷罐车,火车呼啸着向北驶去。火车过山海关,气候明显寒冷,大风刮得呜呜的。第四天天放亮,火车到达梅河口,部队下车吃早餐时,真感到寒气袭人。车窗外一片白茫茫的,田园、村庄、树木全被大雪覆盖,好一派北国风光。火车抵达海龙站,指导员、排长忙催促大家下车,我们背起背包,下车在站台上集合排队。出站口,许多老兵列队站在路旁,冒着严寒,敲锣打鼓地举着“欢迎新战友”的横幅,欢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新战友’。路面上非常光滑,全是压平的冰雪,一不小心就要滑倒。穿过铁道口,终于到达海龙营房。
正值严冬,首先要学会生煤火炉子,烧火墙取暖。我们班派来一位老兵班长,名讳周明月,60年入伍的四川兵,上士军衔。他的兵种符号很特殊,像是个蒸馍笼屉,连同三个小五星佩戴在领口上。他来自师直防化连,那个‘笼屉’正是防化兵符号。第二天晚上,全体新兵集合在师大礼堂,礼堂里灯火辉煌,欢迎新兵晚会将在这里举行。师二号首长王培礼政委致欢迎词,他佩戴大校军衔,戴兔绒军帽,身材魁梧,很标致的军人风度。后来学习军史才知道,王培礼政委身经百战,在抗日、辽沈、平津、抗美援朝诸多战役中屡立战功。他是一位彪炳军史的老英雄。王政委的讲话将近一个小时,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接下来是文艺演出,部队里文艺人才齐集,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演出一直进行到深夜。
入伍以来,处处事事有人关心,心理上已经溶入部队大家庭,虽说天寒地冻,虽说行程数千里、远离中原家乡,有部队首长关心,心里也倍感温暖。每天的任务是训练走队列,班长喊着一二一,大家甩胳膊甩大腿。这么多人走整齐并非易事,班长一边做师范一边奈心讲解。个别新兵不用心学,当然要受批评,天天如此。到东北以后,部队主食以高粱米为常,天天吃高粱米。我编了个顺口溜解闷找乐:天天走步天天练,天天吃着高粱饭。走步不齐有些乱,老兵数落新兵蛋。并非牢骚,正是初入军营的生活写照。1965年元旦节过后,开始分兵,我们班多数同志都跟着戴“笼屉”符号的班长,分入师直防化连,全名‘防化学侦察兵连’。此时的防化连不在海龙,到舒兰县农场搞生产去了,只留下一个喂猪的老兵看守营房。编入防化连的65年兵、共有四十九人,其中包括二十几名辽宁兵。从此,我们这些防化新兵、溶合在一起,一个锅里掂勺把,开始了共同的连队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