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4|回复: 0

第十一章(3)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3

回帖

5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53
发表于 2020-11-22 1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支书的车轱辘话从上午九点讲到下午七点,桃花源人从大队部往回走的时候,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叹惋:“还是我们丁支书有水平,不喝水不屙尿,一口气可以讲十个小时。”
桃花源生产队也召开了如何迎接王落桃到来的大会。丁牛在会上嗫嚅了半天,也没讲出一句完整的话。丁牛便让丁兵讲话。
丁兵想了好半天,才说:“王书记这次到我们桃花源搞‘三同’,黑五类要小心点,不要乱说乱动。”说完,他就让社员们自由发言,说说该如何配合王落桃的“三同”。
丁君气呼呼地说:“这个狗日的王麻子,你老老实实地呆在武陵县城当你的县委书记不好吗?为什么要跑到我们桃花源来折腾我们这些作田人?”
刘痒痒说:“什么‘三同’?不就是同吃同住同睡吗?花祠公社的武书记到鱼湾生产队搞‘三同’,结果把鱼湾生产队的一个姑娘的肚子搞大了……”
刘痒痒的话引起了桃花源人的热烈回应:
“是咧是咧,有些干部下乡就像脚猪公进了养猪场,只要看见母的,就往上爬。”
“回去的时候还要带土特产。”
“这一次王麻子到桃花源来,不知道又会和哪个女人‘同’到床上去。”
只有罗肤极力为“三同”辩护,她说:“你们不要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你们说的那些干部,只是极个别的腐化变质分子,大多数‘三同’干部还是好的。更何况,这一次来的是王落桃。王落桃可不同于一般的土包子干部,王书记喜欢吟诗,是诗人。”
桃花源人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淋湿?把身上淋湿干什么?”
罗肤说:“是诗人,吟诗的人,不是把身上淋湿的人。”
桃花源人仍然没听懂,社员们大眼瞪小眼,都问:“什么是吟诗?”
罗肤想了一下,说:“吟诗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
桃花源人更加听不懂了,他们把目光汇聚在刘痒痒身上,问:“痒痒,你说说看:什么叫表达出来?”
刘痒痒想了想,然后犹犹豫豫地给桃花源人解释说:“表达出来……就好比你憋了一泡尿,把它屙出来……不屙出来,憋得难受嘛。”
桃花源人听得很心急,他们骂刘痒痒:“狗日的刘痒痒,你怎么这样吞吞吐吐的?你就直接说吟诗等于屙尿,我们不就明白了吗?”
丁君发表了他的意见:“你们不要误会,吟诗和屙尿还是有差别的。屙尿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不关别人的事。吟诗跟自己有关,还跟别人有关。”
桃花源人竖起耳朵,听丁君解释什么叫吟诗。丁君说:“据我看来,吟诗就好比把自己的内裤,拿到别人的鼻子底下,让别人闻自己内裤上的尿骚气。”
桃花源人一听就炸了锅,纷纷骂起王落桃来:
“狗日的王麻子,真是不像话!你自己内裤上的尿骚气,你愿意闻,你一个人偷偷地闻就是了,怎么还要拿给别人闻呢?”
“秦始皇也只规定了口里插根长棍子就念个‘曰’,口里插根短棍子就念个‘日’。”
“秦始皇也不会把自己的内裤拿到别人的鼻子底下,强迫别人闻他内裤上的尿骚气。”
武陵公社、桃花源大队、桃花源生产队三级会议开过不久,王落桃就带着刘秘书到武陵公社来了。王落桃一到武陵公社,顾不上休息,马上就在武陵公社伍书记和桃花源大队丁支书的陪同下,赶往桃花源大队的桃花源牌坊。
那一天,正是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杂花生树,惠风和畅,远山含黛,沅水耀金。王落桃一行走进头门牌坊,看见牌坊大门两边的石灰砖柱上,有隶书阴刻的三副对联。
一副曰:
山鸟似欲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副曰:
桃花流水杳然去,
       赢颠刘蹶了不闻。
三副曰:
且欲近寻彭泽宰,
       至今传者武陵人。
王落桃问丁支书:“彭泽令是谁呀?”
丁支书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陶渊明。”
王落桃微笑着点点头,又问丁支书:“陶渊明为什么叫彭泽令?”
丁支书望了望伍书记。伍书记也答不上来。
王落桃给二位解释说:“陶渊明在彭泽县做过八十三天的县令,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束带见督邮,毅然辞官归隐。”
说到这里,王落桃吟诵起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吟罢,他又指着楹联问伍书记:“你说说看,‘赢颠刘蹶’是什么意思?”
伍书记急得直挠头,怎么也答不出来。
王落桃给他解释说:“‘赢’是秦始皇的姓,‘刘’是汉朝皇帝的姓。‘赢颠刘蹶’是指秦汉的灭亡。”
说完,王落桃对伍书记和丁支书叮嘱道:“你们是桃花源的父母官唦,对桃花源的文史知识应该多了解一点唦。”
伍书记和丁支书满脸是汗,连连点头。
王落桃一行说着,走着,来到了菊圃。虽然此时没有菊花开放,王落桃还是高声吟诵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走出菊圃,来到碑林,王落桃眼前一亮,他摸着石碑对丁支书和伍书记感叹道:“一块石碑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包含一段历史。”王落桃或立或蹲,一块石碑一块石碑地辨认,不时用手指剔除石碑上的苔藓。有的碑文他很顺利地认出来了,便露出微笑,兴致勃勃地评说一番;有的碑文因长年被风雨侵蚀剥落而无法辨认,他便双眉紧锁,唉声叹气。
碑林里有一块石碑上镌刻着《桃花源记》,王落桃站在石碑前,高声吟诵起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吟诵完《桃花源记》之后,王落桃便谢绝了伍书记和丁支书的陪同,他和刘秘书一起,穿过一片桃林,走近桃花洞,回望了一眼刚刚参观过的桃花源牌坊,然后,两人穿过桃花洞,到桃花源生产队去蹲点去了。
让桃花源生产队的社员大感意外的是:王落桃,这个武陵县最大的官,他跟以往那些到桃花源里来蹲点的干部完全不同。别的干部来桃花源都是被逼无奈才来的,他们脸上带着嫌弃、厌恶的表情,内心盼望着快点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王落桃不同。桃花源人看得出来,王落桃是真心喜欢桃花源这个地方,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带着喜爱,对桃花源里的每个人,包括黑五类,他都亲热地打招呼,并与他们拉家常。
别的干部到了桃花源,总喜欢没完没了地开会,在会上翻来覆去地讲现话。王落桃不喜欢开会,他喜欢与桃花源里的每一个社员攀谈,了解桃花源里的一切逸闻趣事。他发现地主崽子宋春总是闷头做事,从不说话,便和宋春开玩笑说:“你天天这样闭着嘴巴不说话,嘴里会不会长蛆呀?”
他对桃花源里的典故也烂熟于心。比方说,他见到高德英的儿子丁一毛,便会打趣说:“一毛,今天,你是不是又跟你的弟弟争白米饭吃呀?”
若是碰见细佬,他便会问:“细佬,林彪从马克思那里借的外衣,还给马克思了吗?”
比方说,他与丁君似乎一见如故。刚同丁君见面,就说:“丁道士,你叫丁君,你是君,我是臣。今天,我这个臣要向你这个君打听一点关于‘四旧’的知识”。
丁君听了受宠若惊,恭恭敬敬地等王书记提问。
王落桃问丁君:“你们做道士的,为什么要敲木鱼?”
丁君说:“鱼是不睡觉的,或者说,鱼就连睡觉时,也是睁着眼睛的。我们做道士的敲木鱼,就是为了学习鱼日夜不息的精神,时时刻刻,努力精进。”
王落桃又问:“听说你以前赶过尸。无论人死在什么地方,你都能把尸体赶回老家吗?”
丁君说:“向北只能赶到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能赶到靖州,向西只能赶到涪州,向西南可以赶到云南,贵州。这个范围是苗人祖先的鬼国,辰州符只在这个范围内显灵,出了界,本事再大的赶尸匠也赶不动尸体了。”
王落桃问:“你说句实话,那尸体真的能走路吗?”
丁君答:“只有经我们赶尸匠施了法术的尸体才能走路。”
王落桃问:“为什么不把尸体抬回老家,而是赶回老家?”
丁君答:“请几个人抬尸体,花费太贵,而且尸体容易腐烂。请赶尸匠赶尸,便宜合算,而且尸体不腐不臭。”
王落桃问:“我听说赶尸匠有三赶三不赶,是怎么回事?”
丁君答:“三赶是指被砍头的,受绞刑的,遭枪杀的,这三种死人的尸体可以赶,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只要用法术把他们的魂魄勾回来,再用符咒把这些人的魂魄镇到各自的尸体内,就可以施法术驱赶他们的尸体爬山越岭,过桥坐船,返回故里。
三不赶是指病死的,投水死的,雷劈死的,这三种人的尸体不能赶。病死的人,他的魂魄已被阎王勾走,我们无法把他的魂魄从鬼门关唤回来。投水死的人,他的魂魄是被先他而死的旧死鬼缠去了。如果我们把他的魂魄招回来,旧死鬼没了魂魄,如何投生?所以,投水死的尸体不能赶。被雷劈死的人,都是罪孽深重之人,这种死人也不能赶。”
王落桃问:“听说要当一名赶尸匠,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
丁君答:“第一件功就是要让尸体站立起来,叫站立功。第二件功就是要让尸体行走,叫行走功。另外还有爬坡功,下坡功,过桥功,坐船功,还有哑狗功。赶尸的人最怕遇到狗来咬尸体,因为尸体没有反抗能力,躲避能力,赶尸的人必须发功,让狗遇见尸体时绕道走。还有还魂功,还魂功越好,死尸的魂还得越多,尸体就越听话,赶尸就会越轻松。”
同王落桃混熟了,丁君的胆子大了起来,他也敢于向王落桃提问题了。他问王落桃:“王书记,像你这么大的官,为什么要跑到我们桃花源这个鬼地方来蹲点唦?”
王落桃严肃地回答道:“我们干部下乡蹲点,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干部腐化变质唦。人唦,腐化变质是嘿快的。我的家乡出了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名叫杨幺。杨幺自号大圣天王,在汉寿县建立了楚政权。可是,刚站稳脚跟,杨幺他们就背叛了起义初期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宗旨,他们腐化得嘿快,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侈,连睡床也要金玉镶嵌。后来,朝廷派岳飞来征讨杨幺。岳飞根据杨幺脱离人民、不得人心的特点,采取困抚结合的办法,杨幺手下的兵卒和百姓纷纷投奔岳飞,旬月之间,杨幺被擒。你看看,腐化是不是嘿容易丧失民心,嘿容易导致灭亡呢?”
王落桃继续说:“钟相、杨幺在汉寿县起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丁癞子的人,也在桃花源一带拉起了起义队伍。丁癞子派人四处传帖,打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一时拥有了好几千名追随者。丁癞子自称大圣地王。他称王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妃子,封了一个皇后,八个妃子。丁癞子不仅脱离群众,贪图享乐,还滥施淫威,焚烧庙宇,滥杀僧道,给桃花源一带造成了极大破坏。后来,鼎州官府派兵镇压时,百姓纷纷投奔官府,桃花源人砍了丁癞子的首级向官府请功。”
王落桃总结道:“杨幺也好,丁癞子也好,他们‘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蜕化变质,脱离了群众。我们共产党人要同群众打成一片,决不能步杨幺、丁癞子的后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