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5|回复: 0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209)贯高谋逆弑君之举不可赞

[复制链接]

697

主题

507

回帖

4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7
发表于 2022-6-5 0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2-6-5 01:06 编辑

                   第九十九回:刘邦无端训斥赵王引祸端
                                        贯高谋逆组织刺杀汉高祖(四)

        但是,刘邦对贯高的供述仍然将信将疑,他灵机一动,便让贯高的同乡、中大夫泄公以友人和老乡的身份去狱中看望贯高,以试探贯高供词的真伪。
        泄公来到狱中,见贯高已经被折磨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不禁黯然唏嘘,遂问贯高道:“赵王究竟有没有参与密谋刺杀圣上?如果确有此事,你又何须袒护赵王,遭受如此刑罚?”
        贯高有气无力地对泄公说道:“先生与我是同乡挚友,我贯高与您无话不谈。试问:天下有谁不爱他的父母和妻儿?如今,我贯高三族都将为这事被判死罪,难道我会用几十口族人的性命去换取图谋弑杀圣上的赵王吗?但是,赵王确实没有参与密谋弑君,我又怎能为保全自己家人的性命而诬告无辜的赵王呢?”
        泄公将狱中与贯高攀谈的内容一五一十地禀报给汉高祖刘邦,刘邦听罢对贯高的仗义忠烈之举甚是赞赏,于是下诏赦免赵王张敖和贯高等人,不再继续追究罪责。
        泄公奉命到狱中将此喜讯告诉了贯高,说道:“恭喜贯大人,圣上感念你仗义忠厚,已下诏赦免赵王和你,不予治罪,不久你就可出狱陪同赵王返回赵国了。”
        贯高听后长舒一口气,欣慰地说道:“我受尽酷刑而不死,就是为了活下来替赵王辩解他确实没有参与谋反。如今赵王无罪获释,我的罪过也得到了补救,死而无憾矣!况且为人臣子有弑君恶名,我还有何颜面再侍奉圣上和赵王呢?即便圣上不赐罪杀我,我贯高苟活于世上岂不惭愧,罢了!”
        从贯高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他已经有了悔过自责之意,为自己的罪行感到无地自容。此时的贯高受尽酷刑折磨,已经无法站立,他对泄公说完这一席话,抬起头来猛然向后磕向床栏,脖颈折断而死。
        汉高祖刘邦听说贯高竟然因为愧疚自尽而亡,感慨不已。他从此案中看出,张敖周围的大臣皆贤德仗义,忠心刚正,遂下诏将赵国有德行的大臣封为其他诸侯的相国或郡守,以示褒奖,此种做法在赵国一直延续数代之久。
        张敖幸而娶鲁元公主为妻,汉高祖刘邦未予深究其责,但其管束不严,属下大臣竟图谋刺杀当今天子,终究是大错。于是,刘邦下诏削去赵王张敖的封号,降为宣平侯。张敖自知有罪,得到圣上兼岳父大人的宽恕,不禁感激涕零,面向苍天跪地谢恩,后来得以善终,福泽子孙后代。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宣平侯张敖去世,享年六十岁。
        贬黜了赵王张敖,汉高祖刘邦随即下诏将自己的第三子刘如意(1)由代王(河北西北部、山西东北部一带)改封赵王,都邯郸。
        后来有人竟然盛赞贯高忠厚仗义,乃一刚烈勇士,其实非也。
        东汉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荀悦评论贯高说:“贯高首为乱谋,杀主之贼;虽能证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赎公罪。《春秋》之义大居正,罪无赦可也。”(2)恪守正道方为尊贵,说得极好。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评论则较为折中,他说道:“高祖骄以失臣,贯高狠以亡君。使贯高谋逆者,高祖之过也;使张敖亡国者,贯高之罪也。”此说刘邦也有过错,倒不失为一家之言。
        汉高祖刘邦因为心情不好无礼训斥自己的女婿张敖,乃皇室家务,与国事无干,作为赵王张敖下属大臣的贯高便忍受不住,出面“打抱不平”,以维护赵王尊严为由,置君臣之道于不顾,竟然劝自己的主子张敖弑杀当今天子、自己的岳父大人且于张氏家族有厚恩的刘邦。遭到赵王张敖断然反和斥责后,贯高竟擅自组织武士,密谋策划刺杀一国之君,为泄一时之愤而不惜掀起腥风血雨,社稷动荡,民众遭殃,无数牵连者必定人头落地,家破人亡,后果不堪设想。
        贯高之流不遭谴责反为一些人赞美而青史留名,实难理解。贯高之举绝非良臣之所为,打着“忠直仗义”的旗号,实则意气用事,鼠目寸光,其意极蠢,其心极狠,罪在不赦,纯属大逆不道、祸国殃民的乱臣行径,丝毫不值得推崇传颂矣!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刘如意(?-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受封为代王,后改封为赵王。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吕后派人毒死刘如意,谥号隐王。
       (2)“大居正”,意思以恪守正道为贵,“大”即尊崇之意。相传出自战国时期齐国人公羊高所著《春秋公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