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秦国欲攻略韩国 冯亭献上党降赵(一)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起,秦国运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稳定了与相距较远的齐、楚、赵、燕等国的关系之后,开始筹划对近邻的韩、魏两国再次发起军事进攻。范雎提出,秦国与韩国边境犬牙交错,相互嵌入对方国土,牵制了秦国大量兵力且不易管理,应先攻伐韩国,沿山西临汾盆地向东进军,夺取沿途各城,扫清东进后顾之忧,进而继续向东南方向攻占韩国重镇野王(今河南沁阳),最终战略目标直指上党,在此地将面对顽强的老对手——赵国。 秦昭襄王早欲狠狠打击赵国,洗雪当年瘀与战败之耻,于是欣然同意范雎的战略计划,命武安君白起领兵东征。此时的白起已经近十年未曾带兵作战,但雄心未减,接到秦王的军令后,自然精神为之一振,欲再次纵横沙场,一展身手,与赵国大军在战场上一较高下。 上党地区自三家分晋以来由韩赵魏三国分别占据,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被视为战略要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韩国据有的部分上党地区,太行山脉自南向北纵贯该地,如韩赵两国军队重兵把守各个山口,则可居高临下虎视秦国关中腹地,并把秦国东进之门完全封闭,因此,秦国欲进取中原,必须攻取上党。 白起对东进的路线已经非常熟悉,决定兵分两路进军,一路自咸阳走水路顺渭河东下,然后入黄河溯流北上。另一路沿渭河河谷东进,渡过黄河后转向北推进,两军会师于新田(今山西临汾侯马市),继续向东攻击前进。 白起率领的秦军攻势凌厉,所向披靡,韩国军队难以抵挡,不断溃退,秦军接连攻占韩国陉城(今山西临汾曲沃县东北)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白起又率秦军控制了太行山要道轵关陉、白陉(1)等重要关隘,派军队驻守于山口,防范韩赵军队由此西进袭击秦国。 次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再率秦军攻占韩国军事重镇野王及魏国怀邑(2)等城邑,封锁了太行陉,自上党南端彻底切断了上党郡(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同韩国本土的全部道路,使得韩国上党地区分离于韩国国土之外,仅上党东部与赵魏两国相连。至此,白起实现了东进战略的第一步目标,返回咸阳复命。 此刻,韩国君主韩桓惠王明白,上党对于秦国来说是势在必得,不惜代价。韩国实力有限,无法抵挡白起率领的秦军虎狼般的进攻,拼死抵抗也是徒劳,不如把上党拱手让与秦国,免得再起战火,牺牲无数韩国军民的性命。于是,韩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3)派使者到秦国,提出愿割上党之地求和。 上党郡守冯亭却有自己的打算,他知道赵国民众因为秦人野蛮,秦国刑法严酷而不愿接受秦国统治,他对下属说:“我等皆为韩国臣民,岂能将国土献于敌国?” 下属问道:“如今韩王已经下令将上党献与秦国以求降,我等又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大人却说不将上党献给秦国,不知郡守大人如何考虑?” 于是,冯亭心生一“驱虎吞狼”之计:将上党献于赵国,赵国如接受上党,秦国必然愤而攻赵,如能促成赵魏齐三国联合抗击秦国,必重创秦军,或许最终可避免上党落入秦国之手。于是,冯亭违背韩王的命令自作决断,没有派使者赴秦求和,而是派使者去了赵国,向赵孝成王提出,愿将韩国拥有的上党地区连同城邑十七座,献与赵国以求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轵关陉,太行八陉之一,陉,音xíng。太行山中东西向山谷叫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是古代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通道。 (2)怀邑,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阳城乡土城村。 (3)冯亭(? - 公元前260年),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冯家庄)人,韩国将领,任上党郡守,长平之战兵败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