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6|回复: 2

浅议中华古诗词艺术发展和繁衍的系统动力学过程(修改稿)

[复制链接]

74

主题

63

回帖

7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86
发表于 2022-12-30 0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斗山斗士 于 2022-12-31 05:34 编辑

              浅议中华古诗词艺术发展和繁衍的系统动力学过程(修改稿)

汉语诗歌艺术演变的动力学在于古代诗歌的格律化与白话化的同步演变。我国学者姜耕玉曾论述:由六朝产生至唐代成熟的格律诗又称近体诗、今体诗, 从“白话”的角度理解这一命名, 似乎更为贴切。即使“古体”, 也发生从“文言”到“古白话”的演变的过程。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石壕吏》、岑参的《白雪歌》等, 可视为半“自由”、半白话诗。唐诗宋词得以在民间留传, 乃至成为今日儿童背诵的启蒙课本, 岂不正是其白话格律或白话古体的机制做促成原因?
   1.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
   轻易断定“ 中华传统古诗词已经死亡”实际是对白话或半白话的近体诗与文言散文及其他韵文不加区别,  也未认识到汉语诗歌的字词组合及修辞方法所具有的超越时间的延续性所轻易下的结论。因而,实现古典诗词艺术向现代汉语诗歌转化的难度就在于向社会大众的价值开发与内心的融合, 和对现代口语的诗性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和非线性审美理念的开发与突拓。所以,对充满诗意的白话口语的炼字、炼句、语境、意象等的否定与模糊意识,实际表示了对古典诗歌发展的社会内涵与艺术价值缺乏认识。
   为什么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库藏对西方产生着新异感和吸引力。譬如, 美国现代意象派诗人庞德十分推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神韵, 译著《神州集》(1915 年) 中突出移植创造了汉语诗歌的新奇动人、富有意味的意象不能不说承认了其对中国诗词的开放性社会艺术价值及其功能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2.唐宋诗词动态内容和形式美
   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反映出中国诗歌在形式美发展历程上的新转折与亮点。经唐代诗人的不断努力,其创作过程终于改变了诗经、楚辞、魏晋南北朝古诗所呈现出的散句模式,并向整期排列的句式过渡和艺术与音韵美的进一步提纯。其时,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诗歌采用整句的形式成为主流,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空前盛况与对有序节奏与音韵的要求。唐朝之后诗歌又呈现出整句向散句的回归,在句式的选择上,宋词比唐朝的格律诗灵活,元曲又比宋词灵活,是社会多元和谐化发展的艺术表现。宋元诗人在前代诗歌中吸取滋养并从民歌中获取灵感,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寻求内容和形式美的进一步和谐,可能对我国诗歌发展有值得发扬的规律与价值。
   2.1.格律化与法度的放宽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形式美的实现首先体现在对诗韵的提炼和放宽过程中。自南朝沈约创“四声说”起,由《切韵》、《唐韵》到《广韵》,诗人对音律美的追求,使诗韵的辩别越来越细。可以说唐朝到北宋之间,诗韵的要求最为严格苛细,但诗歌艺术一旦出现过于形式化的倾向,就会束缚思想感情的抒发。因而,怎样突破其形式或对法度的放宽,就会从诗人的个性化行为转化成社会文艺群体的共识。《宋书•谢灵运传论》有云:“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沈约这里的“高妙”告诉我们,音韵的铅华落尽、浑然天成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但绝不是人为的刻意雕琢,以失去天然的格调。
    2.2.宽韵与白话  
   南宋以后的诗韵出现逐步归并和放宽的趋势就典型说明了这种状况。由《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到《平水新刊韵略》,就实现了由206韵向106韵归并这个质的飞跃。说明宋代诗人力争摆脱前人法度的束缚,并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可以肯定,对诗韵系统认识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节奏与音声律是难以分开的, 重要的前提是不能墨守成规。   
    3.宋词的创新精神
   虽然宋朝出现了众多大诗人和一大批优秀的新诗篇,宋诗却没有超越唐诗的成就感。但宋代文人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创新精神,他们选择了词这个能抒发个人和时代情感的新载体,并达到与唐诗相提并论的高度。这种困惑与创新,和现今我们面对传统诗词的困惑与探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将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为燕乐而创作的歌词,但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新的长短句诗体。宋人理性的思考,使他们不把词作为格律诗来严把“门槛”,在创作上给自己留下极大的自由空间。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峰,是值得我们有所借鉴的。     
   3.1、宋词韵律的灵活性
   词和格律诗都讲究平仄押韵,但词在押韵方面却可平可仄,还可以换韵。词的句式特别灵活,既保留了整齐的句式,如《木兰花》是八个七字句,《浣溪沙》是六个七字句,又大量采用长短句,而且长短句的组合形式多样。词人在抒发情感时有很多词牌可供选择。表示了词相对于诗,在用韵和句法的使用上都增加了空域自由度。这可能特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随机多变的节拍与音韵的需要。   
    词的灵活还体现在宋人对原有词格的打破,宋人在创作时既遵循某些词格的基本形式,又根据文意的需要大胆进行创新。词有偷声、减字、摊破、添字的技法,如《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摊破浣溪纱》、《添字采桑子》。这里既有歌人唱花腔的功劳,也反映了文人迅速接受民间信息的雅量和敢于进行格律单元新组合的创新精神。   
    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词《千秋岁》有72字和71字两个格式,张先的“惜春更把残红折”是七字句,而秦观“花影乱,莺声碎”却改为两个三字句。《虞美人》有56字和58字两个格式,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九字句,而晏几道“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叶梦得“我也多情,无奈酒阑时。”却是六三句法和四五句法。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古人可以用停顿来代字,和现代汉语标点符号按字数计算的道理一样。如果这算是一条规律,那么还有哪些词牌的七字句可以变成两个三字句,哪些长句子可以拆成两个短句子,我们不尽应该关注,而且需要借鉴、发扬。 因为,时代的潮流的激烈与紧迫就需要这样的节拍、韵律与短句,难道不应进行相关的深思与探索。
   3.2  长调的宽格与柳永的家常语
    3.2.1.长调宽格的历史趋势
   古人的创新一般以当时的古乐为参照,因而,现代诗人就应该以现代社会生活的新习俗和汉语声调的变化状况为依据,形成诗词创作的开放文化系统,既掌握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逐步放宽格律,才能逐步多角度地把握诗歌随时风变化的内在规律。在这方面,宋代柳永词的创作过程,给予了我们开创性的启示。
     柳永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社会经过近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处于社会安定繁荣与生活丰富多彩的时期、因而能在一定艺术积累的历史条件下,对相应的历史变化与社会生活过程进行艺术的概括与总结是可能的。所以慢词(长调)的全面兴起,并探索新的体式,就成为宋词发展的已新潮流,从事其创作,聆听其演唱,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柳永顺应这一历史趋势,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词的体式,大量创作慢词,并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
  李清照在《词论》中写道:“逮至本期,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其《乐章集》中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如【玉楼春】、【巫山一段云】、【少年游】、【蝶恋花】等外,绝大多数都是长调,有不少词调还是他自创的。其中最长者如【戚氏】多至212字,该词音律和谐,优美动听,全词二十三韵,且大部分用平声韵,听起来如泣如诉。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与涵量,拓宽了词创作对社会生活与进程的适应范围。
  4.古诗词合理内核的动态发展机理
  慢词曲折多变的音乐节奏适合表现更为复杂的生活内容,更有助于词人直抒胸臆和提高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柳永对宋词创新的贡献,就在于以浅俗 、明了通畅的家常语言,冲击了宋初“耳熟其音,心昧其意”的士大夫雅词,配以生动现实的生活倾调与新音。从而使慢词曲折多变的音乐节奏更适合表现复杂的生活内容,更有助于词人直抒胸臆和曲折会坏的生活感受。所以,变典雅为通俗就扩大了宋词的影响层面,故“市井之人悦之”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就是一例。
  柳词并非一味浅俗,而是“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 的新层面。生动体现了古代诗歌格律化与白话化同步演变的动力学过程,是其艺术价值的深层机理。应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一条创作途径。其所反映的词语的通俗、明快与大胆热烈的感情直白同样适应我们现代的社会生活,因而借鉴古人的创作经验,面向现今的社会潮流,我们的诗歌的创新之路,才会有继承与发展的广阔远景。
                          参考文献
    1. 姜耕玉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文学评论》 1999年05期 ;
     2.本文所述动力学过程是系统动力学过程,不是指牛顿动力学动力学过程,主要指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现已发展为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一门交叉综合性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我认为系统动力学是认识中华古诗词的有效理论工具.
          注:本文为笔记性文摘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加以理解的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6

回帖

81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5
发表于 2023-1-1 05: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诗词,起至于民间。是人民创造了诗词。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统治力的加强,诗词也被制度化、政治化。从此走向了衰落,直至现在一厥不振,势难以回复过去!
星友对中国诗词的兴衰很有研究,但也要考虑到它的政治因素。
问好,欢迎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63

回帖

7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23-1-1 05:57
中国古典诗词,起至于民间。是人民创造了诗词。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统治力的加强,诗词也被制度化、政治化 ...

谢斗山斗士版主临帖审核、是的中国古典诗词,起至于民间。是人民创造了诗词。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统治力的加强,诗词也被制度化、政治化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落后,也不可能将其规则动态细化,这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文化工程。解决其具体问题,可能是当今文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