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4-1-16 22:39 编辑
第一二O回: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还乡 汉高帝借故惩戒相国萧何(下)
但是,萧何的门客却感觉有些异常,他们对萧何说道:“萧先生不可大意,此事委实有些蹊跷。您想:战争年代,圣上常年征战在外,出生入死,奋力杀敌,无论如何艰难,从不过问后勤粮草物资供应事宜,为何?因为圣上对你十分放心,毫不担忧。如今却大不不同,汉朝建立之后,进入和平时期,圣上仅是出兵平叛,为何突然对您如此关注?其中缘故还望萧先生深思。先生想必记得 《春秋左传》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典故(228),为防不测,先生应该有所准备,不然,怕是要重蹈韩信、彭越覆辙,大难临头矣!” 萧何听了门客所言,有些将信将疑,他对门客说道:“我与圣上是沛县同乡,追随圣上多年来勤勤恳恳,忠心不二,唯命是从,圣上怎会怀疑我萧何有不法之举?” 门客们答道:“圣上以命博得天下,如今身体日渐衰老,担心刘氏江山不稳,是以顾虑重重,疑忌功臣。萧先生跟随圣上多年,劳苦功高,廉洁自重,颇有声望,且又是圣上身边的股肱之臣,位高权重,自然是首当其冲,难以置之度外,稍有不慎必然遭到圣上猜忌!” 萧何听了门客这番话,再细细一想,顿时感觉毛骨悚然,心中惊恐。萧何岂能不知,一旦被圣上怀疑对朝廷怀有二心,后果怕是不妙。他忙问门客道:“听众位弟兄这一提醒,我感觉情形委实有些不妙矣!各位有何办法能让圣上打消对我的疑虑,让我萧何躲过这一劫?” 门客答道:“萧大人若想打消圣上对您的猜忌,当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做善事,多犯些错误,让圣上认为萧先生的德行亦不过如此,从而打消对您的戒心,或许能躲过一劫!” 萧何听了,皱起眉头抚着胡须沉思片刻,不解地问道:“少做善事,可也,这多犯错误又如何去做?” 门客们说道:“只要萧先生答应,这个其实倒也不难。比如,先生可派我等以扩建丞相府邸为由去强买民间一些土地、房产据为大人所有,或者以相国府的名义向富人收敛钱财,说是修缮萧氏宗庙等等,总之,是故意做些‘自污’之事,让人们传扬开来。圣上眼线众多,自然是很快便会知道萧大人的所作所为,他必会认为您为了贪图钱财小利干出这些事,绝无可能是怀有野心之人。如此,圣上消除了疑虑,萧先生也便化险为夷了!” 萧何听罢门客的主意,捋着胡须默默摇头,半晌无语。自己一向清清白白,勤勉从政,为民操劳不辞辛苦,何曾干过这种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不义之事?但是,为了打消皇上的猜疑,保住自己眼下的地位和身家性命,也只好这么办了。 于是,萧何无奈地叹口气,点头同意了门客的办法,一再嘱咐门客们:“好罢,别无他法,诸位就按照你们说的去办罢,切记,千万不可粗鲁莽撞,伤及百姓!” 果然,萧何在长安的举动很快便传到汉高帝刘邦的耳朵里,但是,刘邦并没有因此对萧何放下心来,仍在时时观察萧何的一言一行,暗中收集萧何的罪状。 为了限制相国萧何的权力,震慑这位颇有名望的开国第一功臣,消除身边的隐患,借以震慑群臣,刘邦几经考虑,决定以萧何接受商人贿赂为罪名,下诏将其逮捕入狱,宣称将严加惩处。 其实,汉高帝刘邦岂能不了解自己这位丰邑同乡萧何的为人?他知道萧何敦厚朴实,向来小心谨慎,绝不会干出大逆不道的勾当,原本就没有打算对萧何痛下杀手,十数日之后,经众位大臣出面竭力说情,证明萧何并无大罪,恳请皇上开恩宽恕萧何,刘邦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下诏赦萧何无罪释放出狱。 萧何熟知汉高帝刘邦的脾气秉性,出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府邸沐浴更衣,而是穿着入狱时的陈旧官服,蓬头垢面,赤着双足,立刻进未央宫向刘邦叩首谢恩。 刘邦见萧何被折磨得如此狼狈不堪,出狱后顾不得洗浴便径直入宫谢恩,心中不免有些愧意和不忍,遂好言安抚,令萧何回府休息,随即下诏恢复萧何的相国之职。 经此一劫,使得萧何此后行事更加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大事小事皆奏请刘邦定夺,不敢有半点差池,几乎是等于向皇上交出了相国的权力。 满朝文武大臣见汉高帝刘邦对自己的同乡、开国第一功臣萧相国尚且如此严厉,皆受到极大震动,更加勤勉从政,不敢稍有懈怠。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二月,一向怀旧的刘邦在重病中于未央宫颁布了《守冢令》。刘邦亲自列出名单,下诏派人守护没有后代子嗣的秦始皇嬴政、反秦起义的带头人陈胜以及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等数位战国时期君主的墓地,并宣布,守墓者终生免除徭役。 诏令一经颁布,很多百姓纷纷举家来到陈胜王的墓地,为陈胜守墓的人数最多,由此可见,当年发起农民大起义的陈胜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28)本意是草民拥有玉璧被怀疑是盗抢而来有罪,现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却被怀疑有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