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4-2-4 15:36 编辑
第一二二回:刘邦深谋远虑安排身后事 为防异姓称王定白马之盟(下)
刘邦说完,众臣齐声复述一遍,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着,依次在写于丝绢的盟约上签名画押。
其实,在场的大臣将领们心里皆十分清楚:汉高帝的盟约内容所指并非别人,正是拥有庞大家族势力的皇后吕雉。除了吕后及其吕氏家族,任何人都没有称王的能力。 汉高帝刘邦的白马之盟对保证刘氏天下的平稳传承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吕雉之后,以吕氏为主的异姓王被彻底剪除,实现了刘邦生前的遗愿,此后数百年间,再无异姓称王。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在异姓王被遏制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即刘姓诸侯王手握重权,逐渐坐大,势力增强,有的野心毕露,不服从朝廷节制,严重威胁了刘氏江山的稳固和社稷安定。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就相继发生了刘姓诸侯的叛乱,引起社稷动荡,诸侯之乱平定后,其权力才受到了明显的遏制。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彻底消除刘姓诸侯对朝廷的威胁,汉武帝刘彻采取铁腕治理,大幅度削弱刘氏诸侯王的实权,强制颁布“推恩令”(232),使得各地诸侯国愈来愈弱小,诸侯王逐渐成为虚衔,最终从根本上扭转了刘姓诸侯权力过大,威胁朝廷稳定的被动局面。 直至四百年以后的东汉末年(233),在魏王曹丕的挟持逼迫下,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宣布退位,将帝位“禅让”与曹丕,曹丕改国号为“大魏”,汉朝灭亡,白马之盟才结束了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病危之际的刘邦已经预料到,太子刘盈年仅十六岁,未及弱冠,且性格温和懦弱,即便继位称帝,也难以独立担当重任,决断朝廷事宜。皇后吕雉性格刚强果断,颇有政治头脑,且在大臣中威望甚高,自己百年之后,吕雉必然掌控大权,辅助刘盈处理朝政,以保证汉室权力平稳过渡——这时的刘邦认为,吕后一向竭力保护的嫡长子刘盈继位称帝,即便是吕后野心勃勃,也断不会废了刘盈篡夺帝位,在这个非常时刻,也只有依靠吕后维持朝廷稳定了。 于是,汉高帝刘邦将皇后吕雉召到病榻前,将身后的重要人事安排嘱托于吕后。 刘邦对吕雉说道:“丞相负责处理朝廷军政要务,关系朝廷和社稷安定,人选至关重要,须忠于汉室,久经历练,经验丰富,尽职尽责。眼下在齐国为相的平阳侯曹参有勇有谋,敦厚稳重,我百年之后,相国萧何如果去世,可由曹参担任丞相之职。” 此时萧何已经年迈体弱,不经常参与朝廷议事,而曹参也年事已高,吕雉听了,忙问刘邦道:“陛下,如果曹参去世,何人可以为相?” 刘邦略作沉思答道:“王陵、陈平皆可继任丞相,但陈平不善用兵,难以独立担当大任,可由太尉周勃掌管军事,辅佐陈平。周勃此人身经百战,重厚少文,安定汉室者必是周勃矣!” 皇后吕雉听了仍感觉不放心,遂再问刘邦道:“陛下,若是陈平去世了,还有何人可继任丞相一职?” 刘邦听罢,不耐烦地皱起眉头,对吕雉说道:“朕说的这几人还不够吗?几十年之后的事岂是我与你能知道的?” 吕后见刘邦着急,忙说道:“陛下的意思妾已尽知矣,还望陛下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刘邦听了不再说话,疲惫地闭上了双眼。 极为精明的吕雉心里自然明白,刘邦安排的这些丞相人选,不仅个个身经百战,久经考验,治国经验极为丰富,是朝廷不可多得的栋梁之臣,而且他们皆对皇上忠心耿耿,唯命是从,关系密切,根基稳固,刘邦的人事安排暗含着对自己的警觉和约束,今后与这些股肱之臣打交道务须小心谨慎,与之和平相处。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下旬,这天凌晨,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的汉高帝刘邦仍然对自己身后的大汉江山安危感到忧虑不安——他再次想到了皇后吕雉的妹夫、一直追随自己征战杀敌的汉军第一猛将舞阳侯樊哙。 刘邦深知吕雉家族势力庞大,无人可以撼动,自己百年之后,野心勃勃且心狠手辣的吕雉必然对刘氏家族构成巨大威胁,而担任左丞相、在军中威望极高的樊哙是吕雉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助手,除掉樊哙,不啻是断了吕雉一臂,吕雉的一切不轨企图将难以实现。 但是,刘邦心里明白,樊哙不止是皇后吕雉的妹夫,更是自己的同乡爱将,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因此,刘邦对杀掉樊哙一事一直未痛下决心。此时此刻,汉高帝刘邦已经顾不了这些,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为了刘氏江山安危在所不惜,该是断然出手的时候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232)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政令要求诸侯王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成若干小国封给自己的子孙,这样,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诸侯的权力,使其形同虚设。 (233)西汉末年即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汉,改国号“新”,公元25年,天下大乱,汉高帝刘邦的九世孙刘秀趁势而起称帝,定都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部分史学家认为东汉与西汉同属一个汉朝.也有人认为西汉已灭,东汉是一个新的朝代。史称“两汉时期”。笔者赞同前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