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回复: 0

闲 话 金 庸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回帖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 话 金 庸
                             袁真飞

   左手读金庸小说,右手看金庸传记,在刀光剑影的传奇后面,突然觉得,金庸大侠,颇值得一议。
   说起来,金庸大侠,可议者四。
   首先,当然是他的武侠小说。
   在金庸以前,武侠小说早有流传,如大名鼎鼎的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等。而在金庸的同时代,也有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等,可谓名家云集。但是,将武侠小说提升了数个档次,不再仅是打打杀杀与恩怨情仇,而是深入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的,非金庸莫属。尤其是《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以及《鹿鼎记》的大气磅礴,对历史的思索,对现实的呼应,对感情的描绘,让人久久回味,难以释怀。而最后郭靖为保家卫国的献身,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的隐逸江湖,萧峰为泯灭两国战火的自绝身亡,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第二,就得说金庸精彩的社评了。
   金庸创办《明报》后,不论时局如何变幻,他的社评始终是坚持普世价值与常识的。尽管后来,金庸的人品人格,以及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己见的勇气,得到人们的敬意和赞赏。但在当时,他不仅被左派骂成“汉奸”,还被邮寄子弹,给予生命的威胁。然而,金庸不愧是创造大侠的大师,依旧绝不动摇不改初衷。当然,按照后来金庸自己的说法,是虽然当年的香港环境险恶,可是在骨子里,他依旧相信香港是一个能够保护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的地方。可是,回顾起那时香港暴动的野蛮,能够做到金庸这一步实在是不容易。此外,当我们重新阅读那时金庸的这些社论,其精辟的预测性让人叹为观止佩服不已。
    第三,就是作为报人的金庸了。
   有幸,我曾经在2018年前,从香港朋友手中购买到《明报月刊》和《明报》,真是欣喜若狂。
   我知道,其实此时的金庸早已从明报大老板的位置上退出,但他的报业传奇,他所坚持的中间,中立,与言论自由,坚守常识的办报理念仍在坚持。而这也正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而当年,《明报》之所以声名显赫,正是因为香港报纸(包括金庸曾经任职的《大公报》)对大逃港这样的大事不闻不问,而金庸却无法视而不见,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与报道,把本来立足于文艺副刊的《明报》弄得妇孺皆知。后来《明报》又开办“北望神州”专栏,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中立视角,关注着中国的变化。而这,也是《明报》有别于其他香港报刊的特色,也是她吸引人之处。所以,尽管在我购买《明报》和《明报月刊》时,早已时过境迁,但我仍然可以从《明报月刊》和《明报》中领略到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味道,以及独立,自由的精神。而这就是作为报人的金庸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记忆。
   最后,金庸的普世价值观。
   作为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金庸当然是有自己的普世价值观的。而且,他的价值观既然是普世的,就是建立于常识与人性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大跃进如癫似狂,当文革狂飙突起,金庸依然坚守自由知识分子的本色,对中国的事物秉笔直书,也对被打倒的邓小平深表同情。这也是后来在改革开放以后,他面见邓小平时,称他为“当代郭靖”的基础,也是他后来加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主要原因。而在他的文章中也对未来的中国抱有希望,不仅希望中国民主,自由,富强,还希望在两岸共同进步的情况下和平统一。
    2018年,94岁的金庸与世长辞。而他留下的武侠小说与社评,却在历史的天空里熠熠生辉,激荡着后世读者的心灵,也给后人留下不尽的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