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0

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19-12-25 10:4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读《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195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这篇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中碰壁,困惑,迷茫的故事。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通过工作和爱情两方面,塑造了林震,刘世吾,赵慧文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林震是一个怀揣理想还没有经过现实毒打的年轻人。他相信书中的诗和远方,相信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他之前在小学任教,学校的生活是温柔的,他在其中学习、成长,却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缓慢和平淡了。而等到他调到了组织部,全新的生活在他的面前展开。组织部就是什么都管的部,是党的后方支柱,林震怀揣着憧憬到了这里,可是现实让他惶恐。看起来有气魄又有能力的韩常新实际只是一个好大喜功却无作为的干部,明明有着清醒头脑和真才实学的刘世吾却漠然处事放任有问题的党员不管,革命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甚至预想中的艰难险阻也没有出现,一切的工作只有无聊和繁琐,日复一日。
林震的理想落了空,现实的画卷在他眼前铺开,看见的却是斑驳和无奈。林震对组织部里的歪风邪气不满,他一次一次地反抗,从向直接上级组长韩常新汇报工作;到向副部长刘世吾谈来区委工作的情况;再到组织魏鹤鸣和工友们写信登报投诉厂长,最后直面部长的眼光在大会上批评这种歪风邪气……他每一次都不曾放弃,可是收获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劝告和批评。人们告诉他:“实际上嘛……就是那么回事”“解决问题的时机不成熟”“这是一种虚妄的想法”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再合群,孤军奋战,理想却没有给他相应的回报。但他还年轻,他相信自己会永远这样执着,为了理想主义,为了党的心脏上不能有灰尘而保留一颗赤子之心。
而刘世吾,就好像是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林震。他曾经也是一个热血的学生,去参加游行还被士兵打坏了腿。他那时单纯又热情,忙着解放,从没睡过八个小时的觉,他喜欢看书,对未来有无限的幻想。可是现实却和小说中不一样,小说中壮丽的革命事业却只有一群人在打瞌睡。刘世吾也变成了打瞌睡的人,变得只会关心午睡和报纸上的棋局。他好像看透了所有的事,知道一切也不过都是那样。他说:“我们创造了新的生活,生活却不再能激励我们了。”他不是没有过理想,只是最后屈服于现实,他知道理想和现实不同,也消磨掉了改变世界的锐气,于是沉了下去,做出了看似两全的选择。《活动变人形》有句话说:“人们都是这样的,年轻时候觉得社会不合理,要和社会作战。最后却总是要和社会和解,个人与社会达到彼此的两利。”看似好像是成长,可是总让人觉得有些不甘心。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初看时总觉得写的很浅,是年轻人周围发生的一些小事,不过挨了几次骂撤了一个官,可是中间的理想和现实碰撞的惊心动魄都是让人难以言表的。里面的人并不是坏得无药可救,他们也有过信仰有过坚持,就连最后的放弃也是不违法不乱纪,只是消极抵抗,好像失去了什么力气,昏昏沉沉地生活。太真实了,一点也不像小说,真实的吓人。
我们不正是像林震一样的年轻人吗?我们心怀壮志,却在现实的洪流里,被挤得猝不及防。现实里的一切和书里说的不一样,和老师教的不一样,现实的一切不是枪林弹雨却困难重重,你想要改变什么,却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无力。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他们说不能改变社会只好为了适应社会改变自己。
可要我说,你永远可以选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可以在纷扰的现实社会中学会适应。但重要的事不要忘记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最不想做的是什么,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讨厌成为什么样的人。成熟和单纯永远不是对立的两面,我们可以用单纯的心成熟地活着。生活是苟且、纷乱、诗和远方,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为何出发,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