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晴天霹雳 灵琳曾经有过一个很幸福的家,有一个女儿,老公是供电公司的工人,三口之家,老公的工资很高。灵琳虽然是个体户,但勤劳能干,她在工商局注册了营业执照,办了一家房产咨询公司。一个月的工资有时还能超过老公。 老公的爱好很全面,喝酒、抽烟、赌钱、找女人,因此,老公杨海的钱落花流水月月光。幸运灵琳用钱俭省,女儿的学费,家里的开销,几乎全包了,还额外省了一笔钱用作投资。 灵琳很神气,接触的人多,为人家咨询服务,常常因为服务到位,客户成了朋友,朋友又介绍了朋友当客户,因此,生意很红火。最红火的时候,灵琳从早上八点钟不到就上班,能坚持到晚上七八点钟。 灵琳不仅得用房产咨询赚取中介费,有时还利用客户为自己服务。如遇到教师,只要对路,就请教师假日为女儿补补课,一般嘴上说几句好话,人家教师也不好意思收费。有时介绍人家做家政服务,她总是说主人要求高,不知家政服务人员水平如何,于是她就让想应聘的家政服务人员到自己家里试用两天。这两天,家政服务人员当然特别卖命,好好表现一番,自然,家中的卫生做好了,衣服洗好烫好,油烟机打扫干净,汤汤水水的也都服侍得舒舒服服。 别小看了灵琳的这点小打小算,其实也是隐形的收入。这些年,因为股市冷落,南方一些城市的人就用闲钱炒房,把房价越炒越高。炒股票赚钱的机会没有赶上,这炒房子,灵琳可是乘了东风,乘了顺风船。 灵琳所在的这个城市,距离上海不远,仅半天的车程。在上海炒房把房价推高以后,一些上海人又把炒房的下一个目标定在江州市。 灵琳的这一招是借鸡生蛋,她善于摸准买房者与售房者的心态,双方迫切要求成交,她就一边压价一边抬价,压价自然的是卖家,抬价自然是抬的买家,只要双方的价格都能承受,中间的差价自然都成了灵琳的收入。 就这样,一套房子,灵琳在卖家和买家当中炒一下,二、三万元就到手了。一个月里,遇到机会,炒上两套,这一年赚的钱可是天文数字了。这赚到的钱,灵琳缴了养老保险,还买了医疗保险,还买了不少时髦的衣服,至于保健品,象蛋白粉之类,灵琳也保健了。 炒房子赚钱,其实是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这其实是社会经济中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这炒房者都开始退潮,干别的去了。 灵琳的老公杨海虽然在海军部队服过役,但到地方复员找了个好工作,就和平演变了。家里的可几乎不问,女儿的学习也不问,晚上经常不回家。灵琳有意见,也不敢扬声,扬了声,杨海会打她。 婚姻走到这一步,家庭其实已注定成为形式。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遇到这样的男人会不生气。灵琳的消极反抗就是不再给老公洗衣服了。她做饭烧菜也限量,不多做,老公偶然回来,也吃不上。这让老公很恼火。 这不,老公的行为不端让灵琳别扭,灵琳别扭又造成老公新的逆反表现。杨海居然大胆地把外面的女人带回家搞笑,这种搞笑象针一般刺痛了灵琳年轻的心灵。痛苦,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痛苦。 既然离婚是迟早的了,丈夫有新欢了,灵琳也开始关注自己未来的另一半了。机会在等待中悄悄来临。灵琳在跳晨舞里遇到了一位帅哥,一跳二跳,一来二往,跳舞的间隙,两人相互了解了家中的一些情况。 两个人的年纪差不多,灵琳是准备离婚的,韩江是已经离婚的人,条件似乎半斤对 八两。因为灵琳对老公杨海的逆反心理,加上韩江对灵琳的温柔和体贴。男恋女爱迅速升温。而一旦在韩江租住的房子里这个避风港,两个人有了一就有了二,有了二就有了三,有了三就有了无数次的男欢女爱。 现在的灵琳与韩江是若离若现了。两人经常在韩江的房间谈情说爱,而韩江也很快将自己开的广告公司搬到灵琳咨询公司的近街。 韩江免费为灵琳做了广告牌,这让灵琳的咨询公司在这一路段格外醒目。 韩江告诉灵琳,房市退潮后,股市升温,他已在股市赚了一把,他希望灵琳帮他一把,自然,他会给灵琳三成利。这种利人利已的好事,灵琳哪有不做的,很快,灵琳将别人几十万元的购房款供给了韩江,而韩江钱一到手,就将三成利返还给灵琳,灵琳没有想到,这三成利来得这么轻松。于是,灵琳就一成利的好处,想方设法借别人的钱。 灵琳没有炒过股票,但她的理解是,不管炒什么,只要赚钱,再说人家炒房子不也赚了大钱,其实炒房与炒股是大不相同的,灵琳不知道,她不想知道,也没有时间知道。 手机的铃声响了,是灵琳前几天联系的一个客户,听灵琳说一成利,认为利息比银行大几倍,愿意借20万。灵琳和客户约好了时间和银行,就去转帐了。 听灵琳说又借到20万,韩江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韩江昨天买权证1203,亏了18万,这灵琳借到的20万,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几个月的股市应该说涨得不错,但韩江心态不好,刚买的股票一亏就割肉,一来一回加上手续费,帐面上的资金天天缩水。眼睁睁看着许多股票涨停板,自己买的股票没有进步,于是,韩江频繁地换股,频繁地赔钱,洞口越来越大。 本来,韩江想,只要有钱赚,只要灵琳源源不断借到钱,用后借的钱还先借的利息,应该不成问题,然后,随着亏损越来越多,眼见付利的钱也不多了。 韩江心里很急,但见到灵琳却一脸的轻松。韩江说,这几天股市大涨,自己的手气好,已赚了不少,这么好的机会,借的钱越多越好。韩江说着,从包里拿出1000元,含笑着塞到灵琳手上,韩江说,别赚少,这是利息的以外的奖金,买件漂亮的衣服穿穿。 几天以后,灵琳穿着刚买的新衣服来找韩江,一是按期取利息,她要把利息分给人家,二是让韩江欣赏自己挑的衣服好看不好看。 从未有过的事,韩江的手机关机了,是手机没电了,还是韩江临时有急事外出了?灵琳没有多想,她迅速赶到韩江常去炒股的那家营业部,里里外外找了个遍,没见韩江的影子。灵琳遇到一个熟人,那人说韩江来过又走了。灵琳马不停蹄赶到韩江租住的地方,屋里摆设依旧,空无一人。 灵琳的脑子麻木起来,她一遍又一遍打韩江的手机,这怎么可能呢?韩江借的钱每一笔每一笔都有借条。可是,借条在,人不在,这借条还有意义吗? 这真是晴天霹雳,灵琳欲哭无泪,迈着铅一样沉的脚步走回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