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群访 十几个讨要利息的人先是听到韩江携款逃跑的消息,而后又听到灵琳外出找韩江的消息,正当她们看到灵琳的遗书感到震惊的时候,她们不约而同聚到了灵琳家,听说灵琳暂时没有自杀,很快回家,大家心中暂时安分了一些。 十几个讨利息的人当中大部分女性,其中一些人相互认识,也是投房产咨询工作。现在,灵琳隔壁邻居王老师也在灵琳家,他是最先听到风声的,他曾经与灵琳一起炒过房,虽然赚得不太多,但他对灵琳很同情,认为个体经营户不靠国家靠自己养活自己,是很了不起的。加之,灵琳常与老公吵架,王老师多次来劝和,自然对灵琳多了几分同情心。王老师与灵琳当邻居时间较长,当灵琳女儿晓梅上小学的时候,晓梅放学家中无人,常常先到王老师家歇下来做做作业什么的,偶然灵琳忙了回来晚,晓梅就顺便在王老师家吃个便晚饭。 王老师是知识分子,身体不太好,经常病假休息,因此,常有机会参与所谓的理财。不久前,王老师投了10万元,与灵琳合购了一套房,王老师认为买房子,钱是不会落空的,他比较放心。没想到灵琳借了那么多钱给韩江,现在问题起来了,王老师当然也跟着受害。 因为是突发文件,大家思想上没有准备,一时不知怎么好。王老师以为,问题出在韩江身上,应该尽快去派出所报案。一大帮子人就涌到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接待了大家,做了笔录,但没有个具体说法,比如说立案呵通辑呵。 大家认为派出所态度不明朗,又一大帮子人涌到城区公安局分局,公安分局的做法和派出所差不多,也是一个一个询问,前后做笔录,也没有说立案,只是说调查。这让大家很丧气,有公安机关踢皮球的想法。 时间是这么宝贵,时间一天天过去,公安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这让大家心中很是不安。关键时候,王老师拿话了,建议第二天分几路人员,分头到市政府信访局、市委政法委、城区法院、法律援助中心…… 王老师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 ,希望第二天下午把各方面的情况汇总一下,看重点方向在哪里。 王老师有个老同学在市委政法委,第二天,王老师和灵琳就先去了政法委,政法委的同学又将王老师和灵琳介绍到研究室一位主任那里。研究室主任对王老师和灵琳很客气,先是询问了具体情况,然后指点王老师先去公安部门报案,争取尽快立案,研究室主任说,如果上法院要等个把月时间。 到了下午,有几个人从城区法院回来说,根据法院的意见,可以先告灵琳借款不还,而王老师认为,谢灵琳也可告韩江欠款不还,但是打官司是要出诉讼费的,灵琳已无钱打官司了。 第二天,王老师找到城区法院递交了诉讼状,他以为自己笔头好,先写了一份,法院的同志说不规范,又修改了一下,法院还不认可。不能老要这么耗时间了,王老师只有心痛到附近代写法律文书的小店让人代写。算一算好几百元呢。 王老师以自己的诉状为样子,又为灵琳告韩江代写了诉状,只是出于缴不起太多的诉讼费,选了韩江众多借条中的一张,以20万的借条为证,写了诉状。 又过了一天,王老师和灵琳一起去市公安局报案,接待处的同志说应到城区公安分局报案,正打算改天再去报案,灵琳一个同学打电话来,叫她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 王老师赶到经侦大队,已有不少人在办公室了,这是大队长的办公室,大队长见人多,让部下分领几个人到各自的办公室。 王老师进的那个办公室,已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报案了。那位女士见王老师进来,似乎害怕自己的隐私和言语被泄露,那位警察说,都是来报案做材料的。王老师在旁边听了一会儿,这才知道,她也有10万元钱韩江骗去,不过没有经过灵琳的手。 论到王老师了,警察问,王老师答,与刚才所问所答形式差不多。最后,警察用电脑将笔录让王老师核对答上姓名,还按了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