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上世纪90代初,邓丽君邀请当时新生代作家曹俊鸿,将唐代诗人李白《清平调》谱成新曲,之后,邓丽君仅进录音室录制一段试唱,音档封存超过20年,奇迹般地躲过1996年香港宝丽金公司的一场大火…… 王菲一直将邓丽君视为自己歌唱事业的启蒙者,5月8日,借由录音科技,她得以和邓丽君对唱《清平调》。日前,王菲独唱的《清平调》正式上线,除引发试听狂潮外,对李白古诗词鉴赏,也起到了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王菲是按照邓丽君的读音一字不差来唱的,因此在读音方面出现了瑕疵,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中的“裳”…… 晨报记者专访文学专家和方言学者,他们一致认为,王菲对古诗词的推进已起到表率作用,而对于读音的纠正并非讨伐——唱错不以学术相要挟,唱对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为求完美,5月延至7月发 《清平调》是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 1983年,邓丽君推出专辑《淡淡幽情》,专辑由古月、翁清溪、刘家昌、黄霑等八位作曲人根据中国古典诗词谱曲,也是邓丽君历来评价最高的一张专辑。上世纪90年代初,邓丽君邀请当时新生代作曲家兼制作人曹俊鸿谱曲《清平调》,将其视为《淡淡幽情》第二章节最重要的歌曲,只是,邓丽君只进录音室试唱一段小样,便与此曲缘尽。 直至2013年北京首体“邓丽君60追梦纪念演唱会”上,封存二十多年的音档终于曝光,一首由邓丽君唱前半段、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调》,在众人惊呼中化作一波迟来的激动。而为了让合唱版本更完美,王菲此番慎重进行录音,邀请梁荣骏监制,原作曲人曹俊鸿亲自将邓丽君原音档进行净化,以厚重瑰丽饱和的弦乐重新编曲录制,今年5月8日适逢邓丽君逝世20周年,这首由邓丽君与王菲两代天后跨时空对唱的《清平调》问世,代表两代歌后惺惺相惜的美丽传承。 由于对这首歌曲极为喜爱,王菲另外录制独唱版单曲和MV。倘说邓丽君是牡丹,雍容华贵,那王菲便是兰花,月下幽香。MV则以动画精致呈现中国书画泼墨笔触视觉,配以大量青竹、牡丹、锦鲤,中段以水墨转换全彩大唐盛世风情,MV融水墨、书法、管弦乐、歌声为一体,堪称一件别致的艺术作品。因MV后期制作需要时间,原定5月底发行的独唱版本,为了尽善尽美,一再推迟至7月20日推出。 纠正读音,专家给出建议 尽善尽美也难防百密一疏,由于王菲是按照邓丽君的发声演绎,字的读音上出现了和她相同的错误。 《清平调》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裳”字,王菲读成了shang。在文学专业张教授看来,唐音读“shiang”(大概音),现代汉语发音中是没有的,“先要强调一点,我们现在说的《清平调》发音是中古音,《现代汉语词典》上是现代音,这是两回事。所以,‘裳’在中古唐音中大致发音是shiang。汉语有很多变迁,很多音现在都发不出了”。 在《清平调》中,“发不出”的音还有“沉香亭北倚阑干”的“北”。张教授解释道:“‘北’在这里不读bei,读bok(入声,大概音)。王菲这个字没有发错,bok的音基本跟现代的上海话及粤语‘北’的音差不多。” 张教授认为,既然是现代人演绎古代诗词,索性都统一成普通话发音比较好,没必要改变一两个字,“除非你整首歌都用唐音,而且要知道,我们对上古、中古的很多发音是根据史料进行猜测的,当时并未留下直接的语音材料”。不过,“裳”字现代的书面读音也不做shang,应该读作chang(二声,如霓裳)。张教授表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裳”有明确的解释,“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除了口语‘衣裳’搭配shang读轻声,其他一概读chang。要特别强调的是,唐音没有轻声,所以这里读shang 是不对的,这个轻声的shang应该是后来双音化以后才演变出来的”。 还有一处明显的问题由方言学者陶教授指出,“春风拂槛露华浓”中的“槛”,王菲和邓丽君都读成了kǎn,他同样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槛”字有两读:jiàn和kǎn 。读jiàn 时,意为:(1)关野兽的栅栏;(2)雕栏;(3)扣押;(4)四面加板的船;读kǎn时,唯有一义:门下的横木,即门槛。“从这两句诗来看,都是表达‘栏杆’的意思,故读jiàn。” 两位教授特别强调,他们都是严谨做学术的学者,这次回应只是用所学知识与读者分享,也没有指责王菲的意思,“唱歌没必要学术,哪个顺口唱哪个,如果是讲究一些,读正确音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