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节:遥远的九个月 谢灵琳没有想到,女儿晓梅没有想到,母女是在一个没有想到的时刻分手的。九个月前的某一天,谢灵琳到公安局经侦大队交待情况,经侦大队考虑到对重要证人的保护,将谢灵琳留下来,拘留所名符真实留下了谢灵琳,这一留就是九个月。这九个月谢灵琳经受了人生的大风大雨,她彻底感悟了人生的脆弱,这脆弱就是“天真”,“天真”得不认识朋友和坏人。她虽然出身在文革期第二十六节:曲线讨债 自从谢灵琳的巨款被韩江诈骗,谢灵琳这一根绳上拴的十几只蚂蚱都成了受害者,王老师好也是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受害者,王老师的金额远低于最高者,比起有些家庭特殊困难者王老师 必竟每个月还能拿到稳定的工资。对于韩江的诈骗,王老师一直陷于矛盾的心理之中,他对追回借款有时根本不抱有希望,有时,也抱有一点希望。所谓一点希望,就是抓到韩江后,能讨回一半的诈骗款。 在韩江借款的事件中,王老师的同学,报社的季主任曾写过一篇扳导,写一位曹女士为老公治病的钱被韩江所骗的事情,这对王老师震动很大,王老师一直想帮帮她,王老师如果自己的钱不被骗,他一定会帮帮曹女士。现在,帮助曹女士的机会来了,王老师看到报上一篇报导,报导省公安厅领导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以及为上访群众解决困难。 王老师想为曹女士写一封信,让曹女士誉写后以十几名受害者的名义寄到省公安厅,希望韩江诈骗一案得到省厅的重视,从而加大警力,加大破案力度。王老师心想写信有用没用,可以试试,再说,王老师认为,人的命运有时不是自己能掌握的,王老师不相信十几位受害者的命就那么损,更不相信韩江的命就那么贵,人的命运不可能没有拐点,那就是老天安排。王老师心想,你韩江除非逃到国外,逃不到,呆在国内,总有被抓的一天,到时至少得坐15年的监狱。王老师代笔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们是一起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十几名受害者。2006年9月,因诈骗嫌疑人韩江携巨款而逃,谢灵琳非法集资案发生。现谢灵琳已被法院判罪服刑。但谢灵琳不过是死老鼠,而韩江却是活老虎,韩江在逃亡8个多月,旦不说他在逃一天就会花费我们的血汗钱,而且他仍然会继续作案行骗,危害社会。我们缺少钱看病养老,我们缺少钱培养后代,我们缺少钱还购房的贷款,我们缺少……我们度日如年,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健康状况日甚一日恶化。我们盼“公安全省”能落实到我们的十几户家庭,盼省公安厅加大追逃力度,早日抓到韩江。 王老师的信写好了,他马上找报社季主任打听了曹女士的家庭住址。王老师拿着信的地址,终于在郊区一间昏暗的平房里找到曹女士。王老师问,你是曹女士,曹女士立马说,我们不是曹女士,我叫曹春琴,王老师有点哭笑不得,但马上意识到,这个女人没文化,连女士都不懂。王老师说,我就是找你。曹春琴问王老师什么事?王老师说,你认识谢灵琳吗?曹春琴说,这个骗子,这个臭女人,害得我好苦……曹春琴边说边激动起来,恨不得与谢灵琳拼命,只可惜谢灵琳不在场。 曹春琴拉着王老师的衣袖,指指里面,昏暗中,王老师这才发现墙角边一张小床上躺着一位病人。曹春琴说,我男人看病的钱被谢灵琳骗了,现在没有钱看病,不好上医院,只好在家等死,说着泣着,曹春琴的声音嘶哑了。王老师最怕这种场景,他恨不能,他恨自己身上带的钱不多,现在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有几百元,一起拼凑着塞到曹春琴的手上。 曹春琴接钱的手颤抖起来,是拒绝还是激动,王老师一时不好判断。最终,曹春琴收下几百元,连一次鞠躬,再一次鞠躬,弄得王老师不好意思起来。 言归正传,王老师谈到案件,王老师说,你的钱让谢灵琳骗了,但真正骗走你的钱的人是韩江。韩江,汉奸,曹春琴脱口而说,她说话的声音仿佛牙齿咬着。王老师接着说,谢灵琳非法集资没有得到好下场,她本人被判罪去劳改,她家的房子也将被法院拍卖然后抵债。曹春琴说,谢灵琳的房子拍卖以后我有份吗?王老师问,当初我有没有到法院起诉做家产保全?曹春琴连连摇头,她什么都不懂,她什么也没有做,她对法律程序几乎是一张白纸。曹春琴问王老师,现在可以解救吗?王老师说,现在谢灵琳的房屋已进入拍卖程序,现在做保全怕来不及了,再说,做财产保全得用房产证抵押,还要缴 00032 费,这一下,曹春琴的头摇得更厉害。 面对一位没有文化的受害人,王老师只好说,准备以她的名义写一封信给省公安厅,要求省公安厅加大追逃力度,早日准备把韩江绳之以法。 让曹春琴抄信是不可能了,王老师找了一张白纸,拿出预先准备的口红,让曹春琴在位置上按了一个手印,等王老师回去重新抄写信件再寄到省里。 临走时,曹春琴连声说谢谢好人,是的,王老师不仅支持她几百元,还给曹春琴带来精神上的安慰,一封信的作用有多大呢,王老师难以料定,但对一个曾经绝望的女人来说,这也许又是一丝希望。 第间,但对文革期间毛主席的经典语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一无所闻,以至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对“首要问题”毫无知晓,造成认敌为友,居然活生生将几百万元交给韩江,将几百万无交给了“信任”的陷阱。当然,做孩子的天真又是另一回事。 一位叫做伟人的有句名言,说人有三个头脑,一个是先天生出的头脑,第二个是书本给予的头脑,第三个是社会实践给予的头脑,现在分析,谢灵林在出事前只有一个天生的头脑,所以幼稚,不成熟,原因是她缺少学问,缺少书本的警示。而出事以后,谢灵琳又多了第三个头脑,这是她用惨痛的教训得来的头脑,几乎用生命做代价。 谢灵琳刚到拘留所还新鲜还感到安全,因为讨债的人们无法逾越一道道高墙来找她的麻烦,但很快,按照法律程序和时间要求,谢灵琳被正式拘留,再过了一段时间,谢灵琳被正式逮捕,随后就是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如今,罪行已判,谢灵琳正为自己对法律的无知而付出代价。 眼看到16日家属探视的日期临近,然而灵琳无法确定自己何时被送往劳改农场,她期待着在离开故乡之前能见到女儿,在拘留所,她可以想想何人,但一想到女儿,她的心就不安,她的泪水就不由自主流下来。的确,晓梅是不幸的,她来到的这个家是一个随时随地会离异的家,她已经在离异中失去父亲,现在又不得不面对离开自己的母亲。虽然说,母亲的离开只有年限的,但仍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之窗。 王老师受到谢均的拜托,早上八点钟不到,就将汽车开到谢均的家门口,谢均告诉王老师,晓梅早一天就到了他家。现在的问题是,晓梅没有办身份证,未成年人能不能探视,如果不能探视,至少也是一种遗憾。 原先说好等拘留所一位看管灵琳的警察来电话再行动的,一直到九点种还没有电话,谢均有点急了,打电话找了一位法警,才知道看管灵琳的警官今天休息,法警提醒谢均赶快去拘留所后门排队。谢均还想打听拘留所后门在哪里,对方电话已经挂了。王老师开车把晓梅和谢均送到拘留所附近,已经有不少汽车排在路边了。王老师赶紧靠边停车。拘留所在路西,共有3个门朝东,从有人隔三差五从最北边一个门出来判断,应该就是后门了。 谢均带着晓梅还有王老师进了门,就看见许多人在排队,看到许多人手上拿着拘留所发的探视证,谢均有些疑惑了,他问有证的人,这证是哪里发的,有证的人指指窗口,谢均真有些弄不明白了,既然有证干嘛还要一同再排队呢。 00033 王老师拉着晓梅一起排队,王老师路上一直想说的几句话,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多拿工资养你妈。王老师听说晓梅英语只有20多分,特别关照说,英语有什么难的,只要多下功夫,一天背5个单词,10天就有50个单词了。晓梅说,对学习不感兴趣。王老师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晓梅又说,将来能不能当运动员,王老师说,当运动员得有天赋,你这个年龄已经不合适了,再说,运动员吃的是青春饭,年纪大了干什么,说不定只有当传达室的工友。晓梅不吭声。谢均对晓梅说,想几句话,等会儿见到你妈要说的,晓梅说没有想好。 排了一阵子队,眼看快到11点钟了,队伍前面有人在问工作人员下午几点钟可以探视,谢均有点急。排在谢均前面的一个小青年,说的是外地话,接待的民警听不清楚,老是反复问是探视的是他什么人,叫什么名字,民警用笔记本电脑查了好一阵,也没有查到,那小青年补充说,已经判了一个月,民警说,可能已经押到监狱或劳改农场。 轮到谢均,拿出身份证,民警问是探视什么人,还问谢均是谢灵琳的什么人。总算没有什么障碍,民警在纸上写了一个“8”字,意思是“8”号窗口。探视室里共有10个窗口,每个窗口里外都有一只电话,关押人员和家属会见,只有通过电话交谈。过了一阵,里面的围墙边上来了一队人,都穿着拘留所里的马夹,不过这些人都是面对墙背对谢均。王老师指着最左边的一个背影问晓梅象不象她妈,晓梅说左边第二个是她妈,正好谢灵琳把脸转过来看,但外面人杂,她没有看到女儿。这时,前面一批结束了,谢灵琳这一批出来了。秩序有些乱,“8”号窗口被人占了,面对面的象是一对聋哑人,象是父女,都打着哑语,于是电话成了摆设。现在除了“7”号窗口,其它窗口都满了,王老师隔着玻璃做了手势,谢灵琳在“7”号窗口对面坐下来,谢均忙推晓梅拿听筒。经过八个月遥远的等待,谢灵琳终于见到了女儿,女儿仿佛不知道要说什么,全是谢灵琳在问,然后是女儿回答。王老师看到谢灵琳眼圈红了,显然,灵琳对女儿动了感情,王老师心里觉得很痛。说着说着,灵琳和女儿都站了起来,原来灵琳要看女儿长高了没有,虽然隔着玻璃,但是女儿明显高过灵琳。虽然八个月,看到女儿比自己高了,灵琳终于会心地笑了。灵琳的笑给了王老师强烈的视觉效果,因为笑,灵琳脸上的皱纹弯曲而凸现,仿佛一下子比原先的年龄老了五年,是的,王老师虽听说过有人一夜愁白头,灵琳的老似乎还轻了许多。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灵琳和女儿说了差不多7分钟,和谢均说了差不多2分钟,和王老师说了差不多1分钟,灵琳拜托王老师多照应女儿,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说再过2个月,开车子陪谢均来看她。离别的八个月仿佛特别长,而探视的10分钟又仿佛特别快,一到时间,里面的人全都站立起来,只见灵琳与另一位关押的女人在指晓梅,仿佛在介绍自己的女儿,现在灵琳什么都没有了,她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女儿,她将把女儿装在心里去完成今后几年的劳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