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诗 某朝某代,有一老翁,原为私塾老师。 退休在家无聊,便作诗作画。 日久,诗画皆有小的长进。 那年头,天下太平,文化盛行,尤诗赛遍地。 有文化的,没文化的,便以赛诗取乐。 老翁看赛诗有好处,便卖诗为营。 老翁起初卖诗并不兴隆。后来有人因买了老翁的诗,得了奖,于是十传百,百传千,老翁的诗生意红火。 宫廷中有一太监,听到市井赛诗有奖,还听说有一老翁专门卖诗。心想: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太监托人去老翁处买了些诗,并拿去赛诗得奖,这一买,再一得,手头银两便多了起来。 于是,太监便把手头的诗复制几份,又在宫廷生意起来。 此事被皇帝的一个亲信告密给了皇帝。 皇帝却一反常态大喜,令卖诗老翁进宫献诗。 老翁的诗并不特别,仅是一些打油诗,而且,社会上复制多遍,难免出错,闹出笑话不少。 如老翁的诗: 《天下奇文多笑话》 天下奇文多笑话 笑话传十又传百 丈夫传到妻子耳 妻子笑掉一只耳 请看传错了诗,是否令人大笑? 《天下鸡文多笑话》 天下鸡文多笑话 笑话传贼又传北 丈夫传到妻子耳 妻子笑掉一个儿 这是因为,传诗者有传音的,有文化不多的。 结果,出笑话的诗反而盛行,被称为“笑诗”。 “笑诗”的流行,让卖诗老翁哭笑不得。 老翁左思右想,心里不安。终于老翁装病三天,被皇帝放回老家。 临走时,皇帝赠送金银无数,被老翁带回老家,办了几所私塾。 “笑诗”历史上无从考证,因为历史上有太多的战争,战争的残酷,笑诗被一扫而光。 只是有几所私塾,因建造时工艺了得,作为建筑的文物,一直被民间人士修整,仅此而已,文物之源亦无从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