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项羽添新恨誓为叔父报仇 楚怀王暗施心机平衡权力 (下) 项羽与范增之所以选择彭城为国都,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楚怀王,防止他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二是顺应官员将士多是楚国当地人,愿意留在家乡的要求;三是彭城一带物产丰富,粮草丰茂,交通运输发达,且又在自己的牢牢控制之下,得到楚人的普遍拥戴,基础牢固;四是彭城历史悠久,有帝王之气,历来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防备秦军进攻,项羽率军驻扎于彭城以西,义军将领吕臣驻扎于彭城以东,刘邦因为兵力弱小,项羽便让刘邦驻军于彭城之西二百余里的砀县一带(今河南永城市芒山镇),三军成掎角之势互为照应,拱卫大本营彭城。 这楚怀王熊心颇有心机和主见,他心里明白项梁叔侄只不过是拿他作为一个旗号以吸引民众,对他并不尊重和臣服,因此早就不满于项家叔侄的专横跋扈,意欲摆脱项氏家族的控制,培植自己的亲信,掌握实权。恰逢此时项梁战死,项家军实力与影响力大为削弱,楚地的起义军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给了熊心达到自己目的的绝佳机会。精明的楚怀王熊心立刻抓住这一机会,经过精心谋划,然后召集文臣武将议事。 楚怀王下诏宣布犒赏各路人马,对有功人士封官进爵,其主要目的是削弱项家的势力,由自己掌握军政大权。楚怀王诏命项羽仍带领来自江东的子弟兵,刘邦统领自沛县起义的队伍以及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睢阳区)的起义军兵马,楚怀王自己则掌控除项羽、刘邦以外的各路兵马,并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帅三军,美其名曰“卿子冠军”,以区别于其他将领。 为了平衡刘邦与项羽二人的地位,制衡项羽的势力,楚怀王熊心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官职为砀郡长。封项羽为“长安侯”,食邑在战国时期的鲁国(今山东济宁一带),因此项羽又号称“鲁公”。 刘邦的默默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虽实力和威望远不及项羽,却得以封侯,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令人刮目相看。就在这年,以贩卖丝织品为生的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灌婴(1)放弃了手头的买卖,也慕名而来投奔了刘邦,后来成为汉军骑兵统帅,汉初开国名将,战功卓著,官至太尉。 陈胜昔日手下大将吕臣在陈胜、吴广被害后不甘失败,重举“张楚”义旗,组建“苍头军”(2)继续抗秦,收复了陈县,抓获了杀害陈胜的凶手庄贾斩首示众,为陈胜报了仇,功劳居首,楚怀王拜吕臣为司徒(3),其父吕青为令伊。其余人马各有封赏。如此,楚怀王认为自己手中有了兵权,培植了心腹重臣,又削弱了项氏的实力,终于可以真正发号施令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作为项梁的手下、默默无闻、隐忍谦和且兵力弱小的刘邦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而由于项梁在定陶之战中不幸遇难,这年二十五岁的年轻将领项羽也被推上了反秦战争的最前沿,不久即担负起统领起义大军反秦的历史重任。 (未完待续) 注释: (1)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2)苍头军,头戴青色布帽或头扎青色布巾,是秦末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其名和人员构成至今争论不休。 (3)吕臣(约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陈胜起义军将领,陈胜被害后,吕臣重建张楚国,并诛杀叛徒庄贾,后来跟随刘邦。司徒相当于丞相一职,令伊则是楚国军政最高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