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村夫 于 2022-8-1 10:25 编辑
第二章:察敌情声东击西 伊阙之战灭联军(四)
韩军主将暴鸢得知魏军大营被秦军击破,方才明白自己中了白起的声东击西之计。魏军阵地丢失,韩军侧翼几乎没有设防,此刻完全暴露给了秦军,不由得军心动摇。韩军士兵被秦军的气势所震慑,恐惧气氛迅速在军中蔓延,部队顿时大乱,失去控制,开始溃散。 白起发现韩军阵地上人喊马嘶,旌旗混乱,立刻判断出韩军内部出现了军心动摇,士兵哗变的情况,迅速决定放弃部队休整,抓住战机,一鼓作气,趁势发起第二步战役,命全军从韩军正面和侧面发起攻击。 韩军看到侧翼魏军阵地被秦军攻占,已经毫无斗志,一击即溃,四散奔逃,白起率秦军乘胜追击,杀得韩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些韩军士兵慌不择路,跳入湍急的伊水溺水而亡。最终韩军遭全歼,仅主将暴鸢在混乱中带着几个亲兵夺路而逃。 战后,白起命下属将公孙喜带入大营,白起念其作战英勇,懂晓阵法,是个将才,于是,劝公孙喜投降秦军。 公孙喜仰天长叹道:“魏国厚待于我,我却丧师辱国,遭此惨败,即便魏王不赐我死罪,我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上?” 白起劝道:“如今秦国日益强大,傲视群雄,秦昭王雄心勃勃,定能攻取中原,称霸天下。秦王爱惜将才,公孙将军何不降于秦国,在秦王麾下以展示将军才干,共同谋取天下?” 公孙喜听了哈哈一笑,看了白起一眼,不屑地说道:“我魏国有雄兵百万,即便今天战败,依然还有强大实力迟早消灭秦国。你蛮夷之国哪里是魏国对手?一个无名鼠辈也敢劝我公孙喜投降,岂不是天大笑话!” 白起见公孙喜不仅拒不投降,还羞辱自己,勃然变色,下令将公孙喜推出去斩首。 伊阙之战,以秦国大胜而结束。此战,秦军斩首二十四万,成为战国史上一次斩杀敌军最多的战役。秦军占领韩国军事重地伊阙及五座城邑,韩、魏两国门户被打开。而韩魏两国经此一战,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再难以作出有力的抵抗。 伊阙之战的胜利,揭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序幕,年轻的白起由此一战成名,秦昭襄王接到战报后大悦,遂下诏提升白起为国尉(1)。同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再率兵渡过黄河,攻取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今山西翼城县南)的大片土地,魏国无力抵抗,只好屈辱忍让。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起,先后三年时间,白起奉秦昭襄王之命,率秦军向东攻略河南、山西。秦军势如破竹,攻无不克,先后占领韩国的宛、叶、邓等地,夺取了魏国的轵、河雍、蒲阪、河内郡(2)等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完全扫平了秦国东进之路,韩魏两国被迫屈服,割地六百里献给秦国。秦昭襄王大喜过望,再擢升白起为秦国大良造(3),经过一系列的胜利进军,秦国及战将白起名声远扬,威震六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国尉,战国时期秦国的武官名,主管军政。秦国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级,国尉可以掌管卫兵一千人。 (2)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3)大良造,是战国时期秦国最高官职 ,掌握军政大权。秦国二十等爵的第十六级,仅次于侯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