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范睢入秦劝秦王 远交近攻战赵国(一)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战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范雎因为在魏国遭受迫害来到了秦国。秦昭襄王早就听说范雎是魏国著名的谋臣,深谙军事策划之道,对范雎十分敬重,于是拜范雎为客卿,留在身边时常询问计策谋略。 范雎向秦昭王进言道:“以秦国当前局面,韩魏楚三国较弱,不足为虑,齐赵两国虽几次败于秦国但损失不大,仍然具有较强的战力。秦国目前不应该采取有利必趋的战略,而是首先确定主攻方向,以求各个击破。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规划,大王应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即以恩威并用的办法,先亲近秦国的近邻韩、魏两国,威慑远方的楚、赵、齐、燕四国,使其亲近秦国,不与秦国为敌。待远方的楚、赵、齐等国稳住以后,再向近邻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进一步攻略其土地,向东扩张秦国国土。这样就可以把国力集中用在最需要施展的方向,避免四处为敌。只要大王坚持这个策略,则称霸天下指日可待矣!”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谋划,甚为欣喜,当即表示采纳。范雎察言观色,又向秦昭襄王说道:“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昭王说道:“爱卿何须拘谨,有话尽管讲来无妨。” 范雎施礼说道:“微臣斗胆禀告大王,多年来,丞相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扩大自己的领地,虽攻占了齐国的定陶,却劳师动众、耗费国资,收获甚小。我在魏国即听闻‘秦国只有魏冉而无秦王’之说,大王不可不察。” 秦昭王听了,默默颔首不语,范雎所提之事也正是秦王许久以来的一件心事。只是因为魏冉既有赫赫战功,善于谋划,又与自己有一层特殊关系,一直尚未下定决心解决此事。但现在不同了,有了得力谋臣范雎在身边出谋划策,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秦昭王心中暗想。 不久之后,秦昭王开始实施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先以厚礼向近邻韩、魏两国表示亲近,然后派使者安抚远方的楚、赵、齐三国,表示友好,给各国留下秦国亲善友好的印象,六国合纵抗秦之盟再一次瓦解。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秦国在与赵国的一次战役中,遭到了几十年来未有的重大挫败——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瘀与之战”(今山西晋中和顺县)。但是,百战百胜的秦国名将白起却没有指挥这场战役,十分遗憾地失去了与赵国不败名将赵奢交手的唯一机会。这也许是上苍不愿意看到两位百战百胜的杰出将领、军事家相互厮杀,分出胜负,因而鬼使神差地未让他们较量于残酷血腥的战场上罢?也或许正是白起未有参战,方才成就了战国名将赵奢在“瘀与之战”中的不世传奇。 自渑池会盟之后,秦赵两国已经近十年没有大的战事。但是秦昭襄王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赵国这个三晋之中最强硬的对手,只是因为有当年的渑池之盟,又加之与楚、魏、韩三国战事不断,所以暂无暇攻打赵国。而赵国君主赵惠文王不愧为一代明君,他善纳众言,从谏如流,赏罚严明,知人善任,利用这宝贵的十年时间,加强了国家治理,任用蔺相如、赵胜、廉颇、赵奢等一干贤臣名将,国力日渐强盛,使赵国成为当时六国之中唯一能独力抗衡秦国的国家。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国有些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这一年,赵惠文王向秦昭襄王提出,愿意用赵国靠近秦国的黎城(山西长治东北部)等三地换回被秦国占据的位于吕梁山中段的战略要地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等三地,为表示诚意,赵惠文王将公子送往秦国作为人质。秦昭襄王认为两国互换这三个地区并不吃亏,于是信以为真,当即将秦国占领的离石等三地送还给赵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